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寓无形于有形——解析红旗渠修建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06:14 人民网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本报记者 曲昌荣 刘维涛

  在“红旗渠精神展”上,两幅照片令人非常振奋:一张是农民工精神抖擞地吹响开工的进军号,一张是农民说唱团在工地上兴高采烈地表演。令观众深受感染的是,尽管条件艰苦,但当时的群众都是目光坚毅,神情乐观。祖祖辈辈缺水,一次次找水的失败早已让一部分干部群众失去了信心,是县委“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让他们重燃希望。

  “红旗渠精神展”上展出的1960年2月10日的《引漳入林动员令》,为林县人民描绘了一幅工程完工后诗情画意般的美景:“渠道网山头,清水遍地流;旱地稻花香,荒山果树沟;库塘鱼儿跳,往来驾小舟;崖头建电站,夜晚明如昼;龙王大权归我掌,行云布雨任自由……”

  动员10万人,一人一米,一年就能喝上漳河水!林县人民行动起来了!蜿蜒曲折的红旗渠设计线路上,到处都是抡锤挥镐的群众,到处都是迎风招展的红旗。但是实际条件比预想的要艰苦,战线太长,群众一时看不到希望,开工20天就发生严重事故:19人永远地倒在了工地上。

  风言风语来了:“动了风水,太行山咬人了!”……群众思想产生很大波动,士气慢慢低落。当时的县委书记杨贵经过3天的徒步考察后,林县县委召开会议,决定将工程命名为“红旗渠”,取“手把红旗永不倒”之意;调整工期,集中力量修成从山西到林县境内的20多公里渠道,让通水的事实教育群众、鼓舞群众。半年后,哗哗的漳河水流入林县,因境内渠道尚未修通,又白白地流失了。前去参观的领导和群众看了急得直跺脚:“可惜了,可惜了!一定要把河水引到家门口!”

  “这就是当时林县县委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真正地寓无形的教育于有形的事实之中。”“红旗渠精神展”上,《杨贵与红旗渠》一书的作者郝建生当起了义务解说员,他喝红旗渠水长大,又坚持采访红旗渠30年,“红旗渠修了10年,通水庆典大会开了近10次,每一次都让群众看到了希望,增长了斗志。”

  《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12日 第四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