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夜景照亮《时代》 美报道上海变化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07:56 新华网 |
新华网上海频道10月12日消息: 新闻提示 上海的高速发展和惊人魅力正吸引着西方舆论。本报驻华盛顿记者昨天传回信息:9月27日的美国主流媒体《时代》周刊亚洲版选用了上海陆家嘴夜景为封面,并发表题为《上海的变迁:东方融合西方》 专题报道,报道高度赞扬上海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对上海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本版刊登本报驻华盛顿记者朱幸福和贾泽驰发回的专题报道。 沉睡半世纪后觉醒 “在沉睡半个世纪之后,今天,上海这个世界的宠儿、历史的混合物,不仅代表着中国,也带着全世界的愿望重新又走了出来。” 在两整页流光溢彩的外滩夜景之后,《时代》行文数行后便点明了上海半个世纪变化的重大意义。“1985年,上海仅有一座超过100米的高楼,而今300余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过去的几年,上海建成了中国最好的博物馆、璀璨的上海大剧院以及对旧式里弄房改建成的“新天地”娱乐中心,许多世界知名品牌纷纷进驻上海。” 《时代》的目光又转向浦东,“由传统的购物中心越过黄浦江,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未来的景象。浦东,15年前还是一片荒地,如今已成为这座城市新的金融中心。今年,上海吸引合同外资120多亿美元,是1985年的近40倍。更多的外国游客来上海参观,有一些乘坐了从浦东机场开出的磁悬浮列车,其速度达到每小时430公里,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列车———尽管整个过程只有8分钟。‘我到过亚洲的每一个地方,却没有哪个城市拥有上海这样巨大的能量。’一位香港出生的执行总监说,‘走在上海街头,你能感觉到上海市民正在加快步伐,并使一切变化发生得越来越快。’” 捕捉到了时代脉搏 《时代》介绍上海新时代的定位和目标时写道:“除了把自己塑造成世界最大的新兴城市,上海正使自己成为我们时代的象征。没有哪座城市如上海这般更好地捕捉住了时代的脉搏———国际化、贸易和多元化发展。”文章说,这座始于长江口一个小渔村的城市,目前拥有1670万人口,并不断发展壮大。上海成了现代东方融合西方梦想的实现者。她所创造的奇迹引起了全世界的景仰和妒忌、赞叹和迷惑。NBA首次中国赛事将在休斯敦火箭队和萨克拉门托国王队之间举行,为了一睹自己的儿子姚明的风采,成千的上海人排了40多小时的队购买球票。还有,上海体育馆建造了特殊的赛场来举办西班牙斗牛赛……一位上海的艺术展策划说:“上海接受外国和新的观念特别快。这个城市有一种海纳百川的特质。因此尽管上海可能并不拥有中国最好的艺术家,她提供了一个国际艺术交流的平台。” 复兴和繁荣迅速惊人 《时代》着重用浓墨关注了上海复兴和繁荣的景象以及惊人的速度:上海的复兴异常迅速。一位美籍华裔律师,HandalLee十多年前第一次访问上海时,丝毫也体会不到他那曾经在上海读过书的父亲热切描述的世界大都市的感觉。他说,“我曾想,这个城市怎么可能曾有过那样的繁华?但1998年访问上海时,我突然觉得上海已经深深松了口气,我觉得我们又重新回到了属于我们的地方。”但是,正如其他人一样,这位Lee先生很快成为经济复兴的弄潮儿。1999年他在外滩发现了一座废弃的建筑,并想通过海外的中国橡胶巨头的投资将这个地方改造成上海最顶级的场所。改造耗时5年,对于今日的上海是很漫长的。但是今年年初,外滩3号开始营业。这座建于1916年的建筑经美国设计师的改造,目前拥有4个宾馆、1000平米的阿玛妮旗舰店以及依云温泉浴场。 外滩3号有一个楼层将作为上海艺术画廊。早先,很多中国的一流先锋派艺术是由旅居海外的画家所作,并出售给外国人。 有一些中国艺术家虽然居住在大陆,但是他们的作品也以出售给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为主。当地的艺术收藏家似乎更喜欢传统的风景画。但是Lee先生认为他可以说服更开放的上海人接受中国现代艺术。“上海是中国对外的窗口。”Lee说,“但同时上海又正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成为中国对内的窗口。”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画廊已向本地收藏者出售100多万美元的现代中国艺术。“这里是流行开始的地方,”Lee先生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刚刚开始形成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弄潮儿选这里为家 《时代》同时关注了制造高速发展的特殊人群:上海还吸引了一大批来自香港和台湾的商界巨子。这些家族现在用他们的商业才智回报上海,如香港房地产开发商罗康瑞投资17亿美元建成了“新天地”。 上海翻天覆地的变化还为她吸引了那些在二十世纪八十及九十年代离沪的本地人。王奋华(音译),波士顿大学经济学博士,两年前的一次回国彻底改变了观念。目前,他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位高级研究员。他的一位波士顿大学同学目前在上海经营自己的高科技公司,也认为是上海迅速发展的活力感染了他,以致于使他不得不回来:“你总是想去最热闹的晚会。而目前没有什么晚会比上海更热闹。”目前,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海归派”居住在上海,90%以上据称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另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归国人员说:“你可以说这是一个世界一流城市。” 主旋律更铿锵有力 《时代》用整整12页介绍了上海的变化,她强调了上海独特的节奏:任何城市都有自己的节奏。目前,上海的主旋律比爵士乐时代更加铿锵有力。所到之处,冲击钻的鼓点欢呼着上海的突飞猛进,以至于无人可以预测未来五年上海是什么样子。《时代》用大量精确的数字论证了她的观点。从1998至2002年,上海实现了1500万平方米的旧城区改造,开发了800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这个数目等于上海所有商品房面积的20%。超过1万家外国公司在浦东开店。为这座城市建设出力的300万民工是加利福尼亚整个淘金热期间人数的10倍。为这些新移民提供居所,上海计划到2010年建成11所卫星城市,有一些将容纳100多万人口。上海同济大学的一位工程学教授称这是历史上最快的城市扩张之一。 东西方交融带来动力 大量的资金、各种肤色的移民以及五彩斑斓的流行色,上海复兴的巨大动力让人不得不联想起二十世纪二十及三十年代。但是上海近期如涡轮增压般的活力从根本上不同于昨日的繁荣。当时,鸦片烟枪燃烧着,逃亡的气氛沸腾着,人们还能一厢情愿地盲目地开着盛大的晚会。炸弹在轰鸣,军阀在混战,上海的回应是穿上丝袜跳探戈。今天上海再也没有在泰坦尼克号上跳舞的危险。 在文章最后,《时代》高度肯定了上海高速发展的必然性,并点明背后不可逆转的力量:上海目前的崛起有着一股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她的力量来源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饱经沧桑和沉浮。而上海作为一个城市,历史并不很长,但东西方交融的活力和乐观充斥在未来的每一个要素中。谁又能否认上海是二十一世纪最生机勃勃的城市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