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08:05 光明日报 |
宋士昌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我们党积极、主动、勇敢地迎接新考验、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经过80多年的奋斗和发展,我们党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面对党的执政环境、执政条件、肩负任务的巨大变化,如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更好地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如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如何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如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党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突出地强调和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我们党对自身所处历史方位和承担的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与把握,反映了我们党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的高度自觉。进一步讲,这是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结合点。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对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准确把握。我们党执政55年、领导改革开放26年来,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中,战胜了各种风险和挑战,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表现出很强的执政才能,取得了辉煌的执政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党的执政环境和条件、执政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执政的方式和方法,党自身的队伍和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执政的条件极为复杂,兴国的任务极为艰巨。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国际格局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动向。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如何科学判断国际局势、科学决策发展道路的挑战与考验。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既奠定了继续前进的坚实基础,又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发展的任务和压力很重。尤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我们要牢固树立、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这些都要求我们党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改革中驾驭好全局。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既要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又要使党能够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始终拒腐蚀、永不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已成为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既没有成功先例可循,也没有现成模式可鉴。我们党领导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的各项工作能不能做好,我们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掌握主动,我们的事业能不能最终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应当看到,我们党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有些问题亟待解决,这对执政党建设提出了许多崭新课题。我们党只有通过不断总结自身执政实践和执政经验,不断借鉴其他国家执政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决定》从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等六个方面,全面总结了我们党执政的主要经验,这些经验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切实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保证我们党解决好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和怎样执政的问题。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解决好为了人民、代表人民、造福人民这个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问题。这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优势。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最紧要的。我们党80多年来进行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人民、代表人民、造福人民。归根结底,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 第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来执政。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不是凌驾于人民之上,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而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体现。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80多年来,我们党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向前发展。实践证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在新世纪新阶段,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惩治腐败,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切实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在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党必须自觉地适应这些新变化,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科学执政,就是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执政,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的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既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成功经验,又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目标。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上,解决好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好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以及其他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使党的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长远,既是一项深谋远虑的科学决策,也是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抓住重点、整体推进,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 首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决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又为解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理论武器。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党必须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和建设新的实践,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只有这样,党才能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及时解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适应实践发展的新需要,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 其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从把握执政规律、完善执政方略、健全执政体制、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等方面全面推进。我们党55年的执政实践表明,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执政以后的全部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执政展开的,是围绕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来进行的。《决定》强调,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不断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最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等方面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搞好党的建设,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成效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认真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实践经验,认真研究和解决新世纪新阶段党执政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紧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必须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结合起来,同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结合起来,同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结合起来,同不断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结合起来,同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党执政新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团结和带领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