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甘肃公布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名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09:11 四川新闻网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中国西部网消息 经过仔细讨论和筛选,11日上午,甘肃省最终将环县道情皮影等10个民族民间文化项目确定为保护工程试点,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宣布正式启动。

    此次确定的首批10个项目试点,除庆阳环县道情皮影外,还有兰州青城古建民居、庆阳香包与刺绣、平凉灯盏头戏、天水甘谷脊兽、定西洮泯花儿、甘南南木特藏戏、临夏莲花山花儿会、张掖裕固族民歌与服饰、武威天祝藏族民歌等。

    甘肃省文化厅厅长马少青说,此次确定的10个试点具有珍贵、独特、濒危等特点,并在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以及在甘肃省各类民族民间文化中都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使境内的民族民间文化丰富而多彩,很多在中国国内甚至世界上都享有一定影响。如兰州太平鼓,不但深受甘肃各族人民喜爱,而且敲上了亚运会,并参加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已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的环县皮影,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深受海外人士喜爱,曾到意大利等国出访演出。近年来,受经济全球化和外来文化冲击的影响,同中国其它地方一样,绚丽多彩的甘肃民族民间文化生存环境正在受到严峻挑战,一批珍稀罕见的“独门绝技”,因后继无人和缺乏有效保护而濒临消亡。如盛行于兰州地区的兰州鼓子,流行于甘肃河西、临夏的孝贤,流行于天水的手工造纸以及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东乡、保安、裕固民族语言等,都已经到了亟待保护的地步。

    为了保护珍贵、濒危的民族民间文化,2003年,中国政府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对全国所有民族的民间文化进行“地毯式”考察。今年将投入2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专项资金,并成立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启动。

    为了保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甘肃省为此制定了统一的实施方案,计划用16年的时间,对境内的民族语言文字、口述文学、民间艺术等7个类别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系统普查和保护,初步建立较为完备的保护机制和保护体系。(完)(记者王艳明)



相关报道
来源: 新华网                                   【编辑:何俊】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