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兴城之游散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10:11 人民网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分类阅读论 坛IT产业体 育环 保文 化科 教社 会两岸关系法 治外 交军 事农 村经 济时政网友文集声明“网友之声”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的场所。本栏目所有文章均不代表人民网观点。兴城之游散记[夏日芙蓉] 于2004-10-0713:54:54上贴

  国庆节前夕,单位忽然组织了百年不遇的旅游,说是开展红色教育。哈,明知道这是一个借口,因为那个什么纪念馆在装修呢,不开馆。想想今年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外出机会,管它怎么样,带上女儿,随着大部队出发了。

  高速路上的疾行,让成片的绿色在眼前晃来晃去,仿佛夏日还不曾远去,感觉不到一丝秋的凄凉。这段日子,手忙脚乱,身心疲惫,心里期盼着换换环境,也许会找回原来的自己。兴城,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城市,因了他的遥远和陌生,不会费脑筋去幻想他是什么样,眼睛望车窗外,木然而坐,竟然是一片空白。

  古城参佛

  导游介绍说,这是一个古城。嗯,果然。在一堆现代化的建筑的旁边,我们走进了他的东城门。东城门确实是很古旧,残破的砖瓦,斑驳的彩画,只有不高的城门楼上飘着几杆鲜艳的彩旗,对应着几尊满身盔甲的士兵,多少有几分不协调。

  走进去,是一条笔直的街道,很窄。地面还是原来的青石条板,很多都已经断裂了,有些坑洼不平。这条街叫“明清一条街”,专为旅游设置的,看得出刻意的低檐顺瓦,只是里面的东西没有一样是那个时代的,吸引我的倒是一些贝壳,海螺什么的,特便宜,细细地挑选了不少。不远处是两个石牌坊,仰头望去,上面的字迹已是斑驳,据说是明末清初的守关将领祖大乐和祖大寿为自己修建的,夸耀自己“登坛骏烈”“忠贞胆智”。他俩是个叛变的将领,这种事情也许只有他俩才做得出吧。

  城中心位置是一个鼓楼,据说这里的鼓是整张水牛皮做成的,在当时很是威风,我们站在鼓楼最底层,却只看到了上面一盏古旧的风灯在晃来晃去的。鼓楼底层是个厅式建筑,只有四个柱子,放眼望去,能看见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古城的卖点就这些吗?我们正疑惑着,导游开口了,说城北有个城隍庙,最值得一看。她说这是全国唯一一座佛道合一的城隍庙,很久的历史了,独具特色。

  我们赶紧走过去,还是一些低檐顺瓦的房子,只是有了一些佛道两家专用的色彩而已,看不出来很久的历史,倒是满眼新建的痕迹。进得山门,有些工作人员忙着给我们一个圆圆的符,保佑平安,倒也蛮温馨。往前走,就是一个宽阔的空地,中央是一个硕大的香炉,上面有一种很高很粗的香在缓慢的燃烧着,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高香”,自己很虔诚的点点头,真的没在别处看见过呢。也许是导游的说教和寺庙中特有的肃穆,这些孩子们一改往日的欢呼雀跃,安静而且惴惴。来到观音菩萨的面前,看见一个年轻的小和尚正在念经,穿着一身鲜黄的袈裟,面前摆着一本薄薄的经书,好长时间也不见翻过一页,女儿悄悄地问我,我说,人家那叫背经文,不用翻书啊,女儿一脸的佩服。

  导游这时候开始了他的“正式”工作,先是教我们如何参拜观音,如何许愿。然后拿起佛台上的签筒,说这个是从峨眉山上请来的,与众不同,上面只写签号,不写好坏,我们呢真是好运气,赶上了本庙的六十年一次“佛事大典”,免费抽签。大家闻听此言,一哄而上,几乎是人人都抽了一签,求个平安。签儿抽完了,临出门的时候却要在门口领签纸,十元钱一张。哈,不就是十元吗?十元钱也弄个明白,掏!还没等看上一个字呢,又有人引导着找和尚批签,也是免费的,哦,还是得找个专业的,我们随着来到了另一个殿,门口逡巡一番,有四个和尚模样的分东西坐着,嗯,找个肥头大耳面目还算和善的,开批。和尚掐指拿捏一番,说,你女儿将来是大富大贵的,就是现在有点坎坷,要烧两注平安香。女儿虽然不谙世事,但懵懵懂懂的有些化魂儿,我心里这叫一个后悔,干吗让女儿进来啊。看看女儿的表情,好吧,烧;你还要给她请个护身符,看看女儿,请;还要开光,看看女儿,就这一哆嗦了,开。

  一个流程下来,摸摸自己的钱袋,瘪了不少,感叹这钱啊真是个好东西,佛门净地也不能免俗啊。可我想得最多的还是思想教育工作如何开展,得好好开导女儿做个无神论者。

  岛上赏菊

  游艇在海面上飞驰,我拿着望远镜,依着船舷,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哈,好多的小岛,散落在海上面,若隐若现,不少地方隐约可见高耸的路灯,欧式的别墅,估计他们再也不是世外桃源了。起风了,海浪呼呼地窜上甲板,人们惊呼着,躲闪着,却有着捉迷藏的喜悦。

  走在岛上,还是一片葱茏景色,白色的菊花盛开着,提示着人们秋的蔓延。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菊花就像天上的朵朵白云,悄无声息地驻守在岛上。导游说,这里只有这个海岛上有成片的菊花,所以叫菊花岛,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龙王三太子经常到岸上骚扰百姓,每年都找一个女童做媳妇,人们深受其苦。有一年,有个叫菊花的女孩子来到了岛上,自告奋勇去当三太子的媳妇。成亲那天,菊花用尽手段,把他灌醉,用削尖的竹筷穿过三太子的双耳,杀死了他。但是很快就被海龙王发现了,带着虾兵蟹将追来,风起云涌,海水漫灌。菊花姑娘一看父老乡亲要饱受灾难,就不再逃跑了,回身一头撞向了一块礁石,只听“嘭”的一声巨响,菊花倒下的地方变成了一个海岛,第二年,岛上开满了洁白的菊花。从此,人们为了纪念菊花姑娘,把这个海岛称作菊花岛,还为她修了一个雕像。

  孩子们听完了,四散着去采摘菊花,不一会就抱来很多,胡乱地戴在头上,稍微大一点的,用菊花编了几个小手镯,送给了我们这些母亲们。这些野菊花,摇摇曳曳地散着幽香,伴随着我们的一路行程。这里的景点不是很多,但是很奇特,比如海边上有个八角井,井水会跟着海潮起起落落,但是却是甘甜的淡水;还有藏王洞,据说是当年燕太子丹和唐王李世民藏身之处;还有第一次看见妈祖庙……海边上的风很大,无遮无拦地向我们扑来,站在礁石上,感受着海浪的亲吻,吮吸着海风的咸腥,不知道该向大海说些什么,体味着他的广阔,他的宽容,他的厚重,心里的负重在这里渺小得很,落寞的心绪仿佛也平静了一些。女儿在烧烤摊上津津有味地吃着螃蟹串儿,鱿鱼串儿什么的,都是用竹签穿起来的,这也是这个海岛的特色,多一半是为了纪念菊花吧?更多的时候,品尝的不只是海鲜的滋味,而是一种时空的幽远和沧桑,人啊,或许只有在最无望的时候,才会想起一些最美好的令人心静的东西,虽然飘忽但是最真实。

  仙女架桥

  走进笔架山景区,迎面而来的海风中伫立着一座雕塑,仙女架桥。笔架山说是山,其实是一个海岛,离海岸1600多米。我们来的时候,正好是落潮时分,一条两三米宽的石子路弯弯曲曲的伸向远方。仙女们架的桥,就是这条路。

  我们走在这条路上,看着海水慢慢地簇拥着石子,不时地送上来一些贝壳,小螃蟹之类的东西,女儿东找西捡的,小塑料袋里已是不少,我也是不时地和渔民们讨价还价,看看新鲜的海货。不远处,导游已在着急得叫我们了,原来这条路存在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左右,涨潮的时候就过不去了,我们赶紧加快了脚步,但是还是在半路上被海水无情地截在了这边,唉,六根不净,升仙无望喽,只好坐快艇到了山下。

  笔架山不很高,但是很有点陡峭之风。我们慢慢地走着,沿途都是些卖工艺品的小摊儿。这里最有特色的就是珊瑚根雕刻,把玩了很久,还是选中了一对小花瓶,十来个厘米高,但是内容却很丰富,一派祥和景象。有山就有庙宇,这里的以道家为贵,也是盘古开天辟地的地方。小时候看的神话故事中,盘古是个开天辟地的英雄,他把他的所有全部贡献给了我们,他的眼睛化作了月亮和太阳,他的躯体化作了肥沃的泥土,他的血脉化作了江河湖泊……是他给了我们美好,但是他却不再享有这世界。今天,在高高的略有些破旧的三清阁上,我看到了盘古,那个英勇无私的英雄,他端坐在圣堂之上,高大威猛,他的眼睛是日月,他的鼻子是两条游龙,根本没有一个常人的容颜。女儿说,这就是盘古吗?他怎么会变成这样?我说,盘古,谁也没见过,他只是一个传说,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也许他就是这样,也许他不是这样,重要的不是外观,而是心灵。今天我们来参拜的,不仅是一个神像,而是要延续的一种奉献的精神。女儿说,盘古住在这高山上,好寂寞哦。是啊,高处不胜寒,想想这花花世界上的人们,都渴望着索取,无论是感情还是富足,甘于奉献的人是何其少啊,渴求的太多,所以失望也就越厚重。明知道的道理,可是谁又会放弃呢?

  返回的时候,我们在海边上捡了很多小螃蟹,褐色,毛茸茸的,只有指甲盖儿大小,女儿用矿泉水瓶子盛着,拥拥挤挤,为了延缓他们的生命,我在快艇上接了一瓶洁净的海水灌了进去,可是还是为时不长。女儿遗憾的把那些剩下的倒在了沙滩上,看着他们忙忙跌跌地奔向大海,女儿不住地给他们帮忙,开心又回到了稚嫩的脸上。

  这一次出行,时间虽然很紧,可是却不觉得累。看过山,也看过海,每一次都有每一次的不同,随着海风渐渐地飘远,心绪也慢慢的平和下来,人生苦短,浮生若梦,现实中还是有很多美好等着我啊。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