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执意走向军事大国 媒体解读日本防卫政策新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10:28 中国新闻网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中新网10月12日电10月4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咨询机构“安全保障和防卫力量恳谈会”就今后日本防卫整备状况提交了《未来的安全保障和防卫视野》报告。中国国防报报道称,小泉接受报告书时表示,政府将参考此报告书,在11月末制定新的防卫计划大纲。日本媒体称,该报告就是年底日本防卫计划大纲修正案的主要蓝图。

  修改防卫政策酝酿已久

  “安全保障和防卫力量恳谈会”是小泉纯一郎于今年4月设立的,从名义上说只是首相私人的咨询班子,实质上却是为日本政府制定防卫政策提供决策意见的高级智囊团。这个智囊团由日本财经界、学界、军界专家组成,共有10名成员,东京电力公司顾问荒木浩任会长,还有丰田汽车公司总裁、前内阁官房副长官、原自卫队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等。有媒体说,小泉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很多政策是出自该智囊团之手。它所提出的防卫建议书将是日本年底制定《新防卫纲领》的主轴。

  日本政府认为,“目前与防卫问题相关的日本政治环境开始发生质的变化,有必要修改现存的防卫大纲”,准备提前一年撤消现行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并制定新的防卫大纲,其内容将反映到2005年度的预算中。与此同时,日本防卫厅设立的“防卫力量研讨会”近年来一直在就日本未来的防卫力量问题进行研究。

  防卫政策新变化值得关注

  日本首相的“安全保障和防卫力量恳谈会”正在从外交及财政等方面广泛地讨论今后日本防卫政策及防卫力量的应有状态。仔细分析一下,日本的防卫政策在以下一些方面的变化值得关注:

  一是调整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强化日美安保体制。报告强调,日本必须继续加强作为安保基础的日美军事同盟的相互依赖关系,呼吁政府要积极响应不久前美国提出的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改革,制定新的“日美安保共同宣言”,要求废除只保持最低限度防卫力量的“基础防卫力量构想”,强调日美安全条约的重要性,要求同美军建立新的战略关系。

  二是建立多功能弹性部队,实施先发制人打击。该报告建议,构筑“多功能的弹性防卫能力”,并将国际和平协作作为自卫队“基本任务”的内容,还建议发展先发制人能力。

  三是扩大自卫队任务范围,追求海外派兵永久化。报告认为官方应当打破日本“死守不攻”等军事禁戒,建议防卫厅使用更多高技能的攻击性武器,并允许日本企业开拓军事产业,进行军售。为让日本的派兵政策固定化,军事智囊团还提出将自卫队的海外“国际活动”提升为主要军事任务,希望制定自卫队海外派遣的恒久法源,让自卫队有更多空间参与国际活动。

  执意走向军事大国

  据日本媒体披露,小泉对这份报告表示“满意”。内阁秘书长细川博之在召开记者会时也表示:“要应付复杂的新威胁环境就必须具备新的军事防卫能力。”日本首相防卫智囊团提交的《未来的安全保障和防卫视野》新防卫报告大力提倡“军事外张”,并建议在未来强化的日美军事同盟中,日本在东亚扮演一个重要的军事角色。

  为了走向军事大国,必须要发展先进的武器装备,因此日本首相防卫智囊团就寻找借口。在针对东亚战略的文中,报告写道:“日本位于东亚,面对着一个特殊的安保问题。这个地区有两个核武大国(俄罗斯、中国),还有一个不停止开发核武的朝鲜。包括朝鲜的核武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内,都会给予日本直接的威胁。”所以,为了巩固日本的军事技术,它要求打破冷战时期规定不能出口武器的三大原则,让日本企业和美国一起进行研发武器和军售。在整顿军备上,它建议防卫厅采用人少但是高技术、高效率的作战方式,强调在陆地战略上可减少过时和笨重的战车,必须彻底改变战略,训练实用的登陆进攻部队。它认为,海上防卫能力必须放在监视岛屿、防御导弹、打击武装船只上。为应付导弹,它建议防卫厅加强航空部队和海上部队的合作,以便更好地使用即将从美国引进的最新型导弹防御系统。由此看来,这实际是日本为自己的扩充军备找借口,借机实现日本走向军事大国的目标。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