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重新定位:香港创业板能成为亚洲纳斯达克?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13:28 新华网 |
四年前,香港创业板成立伊始,港交所希望它能成为亚洲的纳斯达克,让亚洲科技网络巨头引领香港创业板走向繁荣。香港创业板在此期间也的确成功孕育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无奈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这些企业陆续选择了离开,转投主板挂牌。当Tom.com等优质及市值较大的企业陆续离开时,这也就说明香港创业板存在着如何保留优质企业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体制上或者是监管上的问题,而是信心的问题,并且远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 转板前后企业无大变 香港创业板企业转板行为无疑引发了诸多创业板的定位与发展问题。特别是近期,Tom集团毅然决定转往香港主板上市。由此引发的不仅是香港创业板少了一家重量级的上市公司,更少了接近10%的市值。正如Tom集团首席执行官王就所说,Tom是香港创业板中的最大受惠者,但为了吸引机构投资者和公司的长远发展,集团还是决定转到主板上市。 目前,其他一些创业板上市公司也开始为跳往主板磨拳擦掌。凤凰卫视(8002)及中程科技(8177)公开表示有意转板,长江生命科技(8222)及香港网(8006)也表示已能满足大部分香港主板企业的要求。其实从2002年开始,创业板转到主板挂牌的公司就已经陆续涌现,形成一股转板潮。应该说,转板行为是创业板市场发展过程中在关键时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通过转板行为的分析可透视到目前市场演变的重点及市场中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 把已转板的10家公司在转板前一年及转板后一年的总平均股价表现及总平均成交量进行比较后,发现企业转板行为前后的变化并无必然的联系。这表明,不论公司在创业板或者是主板挂牌,投资者对有良好业绩并有能力不断增长的公司都会给予同样的关注。 融资能力提高是关键 虽然创业板中某些个股有较好的流通性,但整个市场却始终给投资者一个流通性比较低的负面印象,而这种印象是最终导致创业板的融资能力不及主板的重要原因。当创业板企业为建立更好的企业形象以及能在必要时有较高的融资额度,有实力转往主板挂牌的企业理所当然地会选择转板。例如在2002年5月31日转板的新奥燃气及2003年1月20日转板的华翔微电,在转板前曾分别集资3.3亿及4725万港币,而转板后两家企业再次进行集资时,其额度则分别增加了40%、69%至4.7亿及7980万港币。这显示在公司本身没有发生大变化的情况下,转板后比转板前的集资额相对较高,同时也说明了转往主板上市后,企业能将投资者的层面由原来的以创投基金及高风险投资者为主,拓宽至更大的层面,吸引更多的大型机构投资者的兴趣。 历史数据说明转板能令上市企业加强融资能力,但从公司股份的流通性及股价来看,转板前后的变化并无必然联系。以我们的观察,导致转板行为及香港创业板形象每况愈下的原因主要涉及到上市条件、市场表现、股份流动性低等多方面问题。总括来说就是成交持续低迷,股价不振,市场整体集资额持续萎缩。 定位转变利大于弊综观全球股票市场后,我们发现企业由创业板转到主板挂牌、几家大型企业占去创业板大部份市值等现象不单为香港创业板市场所独有,在其它的国际市场也不乏同样的情况。例如,在加拿大的创业板交易市场中,市值排前十名的公司曾占去了创业板总市值的64%,而从2000年到2002年间,该市场也有93家企业转往主板进行挂牌。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香港创业板在不断演变中无形地发挥了附属市场的角色,即创业板企业符合主板的上市资格后可转至主板挂牌,这样的关系与美国纳斯达克全国市场和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的关系如出一辙。 今年9月,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已经开始对简化创业板上市企业申请转往主板上市的程序进行研究,委员会中有代表认为,应将创业板改为二板,以仿效美国纳斯达克全国市场跟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间的运作,即如果主板企业暂时未能符合某些要求,如最低收市价、最低市值等标准,可暂时转到二板市场挂牌,并给予宽限期。若在宽限期内再次达到主板的最低标准,便可重返主板挂牌。 虽说香港创业板企业的转板行为对整个创业板市场构成了一定的冲击,香港创业板当初以独立运作为主的发展目标与定位也出现了某种动摇,但市场既然是为企业和投资者服务的,从发展和成长的角度来看,不拘泥于最初的设计规范,而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地对市场的定位进行转变,无疑将和大于弊。香港创业板市场今天事实上已经无可避免地渐变成了通往主板的跳板。 任何一个股票市场都是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中成熟的,香港创业板市场亦然。在未来发展历程中,香港创业板仍是一个能够为那些缺乏资金及经验、但具有高成长性的公司提供融资发展机会的优质市场,而且香港创业板的定位将在发展中更加清晰和明确,相信香港主板和创业板两大市场将能取长补短。各得其所,并驾齐驱、健康成长。(东英金融集团李淑媛施斌豪 张松岭)(来源:中国证券报/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