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守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3日10:04 贵州日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当第一架飞机掠过谯家上空撒下树种,在石旮旯播下绿色的希望,一批又一批巡山护林队员,从此在莽莽林海里安营扎寨,守望着亿万“林家铺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暮春,记者寻觅到深山林莽,造访了这群绿林使者。

  层林尽染的谯家林场,再也不是晴天黄沙漫卷、雨天泥流滚滚,泥沙厚厚淤积的景象。过去的一切早已尘封在有中国特色的记忆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贵州省在部分山区实施“飞播造林”。人们在惊叹“空中来客”创造奇迹的同时,也担心石旮旯里长出的绿色生命,能否得到人类可持续的呵护。

  谯家林场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南部谯家镇境内,场部距县城25公里。那些年,人工直播马尾松林3000亩,后来又用一架“运—5”型飞机在谯家区尖峰山、老林盖首次飞播造林,每亩撒下马尾松树种200克左右。当地老百姓看到飞机离地一两百米超低空飞行,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他们知道,石旮旯里,终于有了绿色的希望。

  10年后的尖峰山、老林盖一带,飞播造林2万余亩,到1986年活立木总蓄积54026立方米,飞播林已全部郁闭,开始间伐。

  可树大招风啊!谈到林场的坎坷历史,谯家林场的职工们痛心疾首:“林区地下有煤炭资源,当时管理又松懈,在林区毁林占地挖煤者屡禁不止,盗伐林区树木做煤矿矿井坑木材的事,防不胜防。”

  据《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志》记载:1983年,谯家区小煤矿在林区毁林占地72亩,盗伐谯家林场幼苗65万多株,毁林764亩,森林遭受重大破坏,损失10万余元。县里责令林场和谯家区有关负责人停职检查,还依法逮捕2人、拘留1人。

  打击破坏森林的违法犯罪行为,遏制乱砍滥伐,任重道远。

  朱天富是从锯齿山林场调任谯家林场场长的,八年来他一直想做好三件事:制止乱砍滥伐森林和毁林占地、有计划人工造林补植宜林隙地、改善职工工作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回忆起刚来谯家林场那阵,朱场长感慨万端。他说那时的场部(林场机关)破烂不堪,办公楼屋顶坍塌了半边。遇到下雨,办公室和职工寝室到处都是用来接雨的盆盆桶桶,刮大风降暴雨时屋顶青瓦到处飞落。护林工区无安身之所,护林人员无心护林。林区乱砍滥伐毁林占地时有发生。1996年一次集中清理盗伐林木行动,工作组在谯家铺村和韩家村收缴的盗伐木材就满满装了6卡车,光圆木就有30多立方米。当时,村民为了逃避处罚,趁夜深人静偷偷将盗伐的木材运往山坡林子中隐匿,得手后把原木卖给当地煤矿老板当坑木材,剩下的树枝树叶等“脚料”就留在山上干枯后拖回家当柴烧。6个工区的职工白天满山满坡搜寻被盗伐的林木,“守株待兔”巡山护林,那场景,就像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仗。

  一位羞于说自己姓名的老者说,那时他家儿孙满堂,吃饭人多,生产的粮食不够吃,每逢寒冬腊月,巡山护林员前脚刚走,全家老少就偷偷往林子里钻。孙娃儿放哨,他领着几个崽崽(儿子)锯树干抬树干,媳妇闺女拖树枝背树叶,一会工夫就跑进深山没了影。老人说那也是衣不遮羞食不果腹的日子里没有办法的“歪主意”。见林场有人来了,老人赶紧打住,边摇头边摆手,沿着林荫小道消逝在茂密的马尾松林里。

  久而久之,在当地形成一个“景观”:老百姓农闲时,谯家林场职工便开始忙碌起来。无论刮风下雨,霜天雪地,白天巡山护林,夜晚蹲点守候。2000年的一天,两名工区职工报案说有六七个人摸到老场铺林区盗伐树木,正在抬木装车。副场长王孟辉立即率人赶到老场部围追堵截,谯家镇派出所民警也赶来了。盗伐者闻风卸木下车仓皇逃窜,待执法人员将木料装车运回场部时,已是凌晨一点多钟。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蜂子洞工区职工杨旭昌的妻子带着狗巡山护林,发现有人持斧携锯偷偷摸摸隐匿在该工区的林子里。她立即向场长朱天富报告,朱场长与一干负责人当即部署了巡山护林蹲点守候方案。

  阴沉的夜晚,寒风拂面,一轮皓月静静地挂在林海上空。副场长王孟辉、田井强、田江山,职工杨泽通、罗守明、田飞、唐亮、崔义由老场铺赶往蜂子洞工区的林子,与该工区职工协同巡山守候。别看皓月当空,茂密的马尾松里,伸手不见五指。已是凌晨3时,仍不见盗伐者踪影。分守在三个路口隐蔽处的每一组人都不能离开岗位、不能打瞌睡、不能抽烟、不能生火取暖。凭着地形熟悉,大家在林子里摸索前进,连大声呼吸都不敢,更谈不上打开电筒用火把点烟解乏。一位守候的职工感冒好几天了,想吃感冒药又怕打瞌睡,鼻涕喷嚏不止,他解开大衣,撩起衣角,垫上卫生纸,严严实实捂住脸,以防咳嗽的声音传出去。

  天亮了,朦胧的寒雾紧锁林子,白皑皑的冷霜铺满林隙地。他们在林子里开始拉网式巡查,所幸都没有发现被盗伐的痕迹。中午,雾散云起,暖阳洒进林隙地,森林卫士们返回工区。

  “盗伐者大多在月朗星稀的半夜三更悄悄溜进林子,伺机盗伐树木。若发现有人巡山守候,也就不敢轻举妄动。”朱场长说。

  像这样整夜守护林子在他们是司空见惯的事。他们宁愿夜以继日守株待兔、宁愿虚惊一场,也不愿一棵树木遭盗伐。飞播造林以来,两万多亩林子每一棵树木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在他们眼里,每棵树木都是一颗生命,如同林场职工的生命一样宝贵。

  “盗伐林木得到有效遏制是近几年巡山护林和执法力度不断加大、老百姓日子逐步好转、小煤窑被强行关闭之后的事。”

  说这话时,朱场长的语气是淡淡的,但如今,我们的确再也看不到晴天黄沙漫天尘埃飞扬、落雨黑水泥沙从荒山野岭滚滚而下,雨过天晴后谯家场厚厚泥沙淤积的景象,早已尘封在历史的记忆里。

  一批又一批绿林天使驻扎在林子里,青丝变成了白发,壮汉熬成了老叟。他们精心呵护着每一颗绿色生命

  谯家林场成立时只有20来名职工,现在大部分都离退休了。在职的57人中有的当过知青,有的是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者,有国有企业职工转入者,也有从行政事业单位调来的。林场成立30多年来,国家不断对其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护林环境。林区公路建设、职工办公住房条件有了改善。县林业局局长周才智告诉记者,凡是通电的地方都为职工安上了卫星电视地面接收器,场部和老场铺、矿山、柏杨坝、苗圃场的职工都能看上电视听到党的声音。

  人烟稀少,离公路远的高海拔地区就无法享受此等待遇了。高冒点离谯家一铅厂那条公路全是爬坡,抬电杆的小工费比买电杆的钱还贵。至今,那里的职工只有在煤油灯下听收音机。林区职工巡山护林制止乱砍滥伐得罪了当地一部分村民,村里集资架电照明就不要他们参加。马家山工区离谯家镇映山村用电照明的村民家只有2公里,可当地村民就是不同意工区“搭他们的伙”。

  距林场办公地点30公里的马家山工区有4名留守职工,30来岁的冉林、黎守权、周志勇都是林业学校毕业分配来的热血青年。他们在61岁的老工区长陶再万的影响下,爱上了巡山护林这一行。陶再万老人三年前就已退休,在家呆不住,找到场里要求,又回到马家山工区继续护林。老少4人像一个和睦的家庭,逢谯家场赶集,年轻人总是把机会让给老人。难得清闲的老人在年轻人动员下也乐意接受这份“美差”。林区小路往返有50多公里,老人一路上总爱看看树木长大长粗了没有,砍开的防火通道郁闭了没有,路边的蝴蝶兰开花了没有。看到林子里野猪出没、锦鸡欢唱,还有成群结队的野山羊,老人躲在粗大的马尾松旁,久久不愿离开。回到工区,老人做好晚饭,在煤油灯下等候年轻人巡山归来。从集上带回来的盐巴、食油特别是用来消除一天疲劳的“包谷烧”,以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逗得大伙开怀畅饮。酒足饭饱了,老人让年轻人去睡一个安稳觉,自己洗锅刷碗,一边警觉着林子里的动静。

  林场职工巡山护林、蹲点守候,从来没有报销过差旅费。场里现在的交通工具比以前好多了,有一辆吉普车,一辆皮卡车,办案出差、处置突发事件,车抛锚在林子里是家常便饭。执法组的成员大多会自己开车修车,家庭条件好一点的还购置了两轮摩托车和手机,用自己的交通通讯工具为林场办事,人人觉得心安理得。

  小李(这位年轻人不愿公开他的姓名,姑且这样称呼他)对我讲起他的一桩趣事。他花100元钱买了一个二手手机,向场里报告巡山护林情况。女友踏着尺多深的积雪赶来与他过大年三十。夜深了,工区屋子里的蜡烛闪烁着,一对恋人相依相伴。小李喝着包谷烧,女友不停地给他从沙锅里捞出热腾腾的坨坨肉。小李感动地说:“要是你年年上山来过大年三十,我就可以年年在这工区守岁了。”

  “哟,美得你,那我不守着这林子一辈子了!”女友边回答边要他的手机给父母报平安,她补充说,“我的手机没电了。”

  小李拿过女朋友的手机,小心翼翼打开两个手机后盖,取出电池,将女友的手机卡插在自己的手机中,然后递给女友。见他如此“小气”,女友忍不住跑到林海雪原中恸哭起来:“想不到男人有你这样的,太令人扫兴了!”

  时隔多日,这位女青年从林场职工那里,得知小李从来舍不得用手机与亲人朋友聊天,大多用于林场公事,电话费也是自己掏时,她不再埋怨男友了。

  看到自己精心呵护20余年的林子树高10多米,树围3尺多,一位林区职工总爱到林子里走走。老伴劝他多休息,免得晚上这儿疼那儿疼。他笑答:“现在不多看一眼,老来走不动想看也不能看了。”

  “林家铺子”的“苦行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思路与出路,还得大家共同努力

  49岁的王孟辉副场长是知青出生,在谯家林场25年来,回家过春节的日子屈指可数。因为寒冬腊月和新春正月是一年防火防盗的关键时期,护林安全这根弦得时时绷着。2001年他母亲不慎跌倒,患脑溢血生命垂危。场里知道后派车子送他回家,刚一到屋慈祥的母亲就合上双眼。提及此事,略显苍老的王副场长说:“一辈子后悔的,就是在见母亲最后一面时没能和她老人家说上最后一句话。”

  王孟辉的妻子张树英也是林场职工,为了照顾年老体弱的父母和两个女儿读书,5年前停薪留职回到县城,每月只能领取100元的生活费。大女儿在贵阳读大学,小女儿还在读初三。王孟辉每月工资750元,自己留300元作生活费和烧酒钱,其余的悉数上缴家里。他告诉记者,职工们大都能安心林场工作。眼见自己守护的林子长高了长大了,付出的青春年华换来了莽莽林海,再怎么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谁都不愿离开这片林子。

  林场执法组组长罗守明和妻子吕桂花,一个在场里,一个在局里搞后勤,两口子的工资加起来有1330元。大娃儿工作之余读函授,工资只够书学费和生活费,细娃儿在沿河读中学,81岁的老母随吕生活。罗每月将500元钱贴补家用,自己只留200元。

  冉碧琴是林场出纳,去年10月她领到的工资是444元,如全额发放可领到700多元。像她这样从学校毕业安排到林场工作的有17人。

  “我们‘林家铺子’的人都是‘苦行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思路与出路,还得大家共同努力。”朱场长告诉记者,如果保证职工工资足额发放,需86.5万元,尚差35.5万元,县财政定额补助只能发职工工资的60%,差额部分得林场自筹解决,而场里尽其所能也只能解决小部分。以前,林场由上级下达间伐林木计划,每年组织职工不超过计划内指标限额采伐树木,原木大多卖给当地煤矿企业作坑木材,所得资金弥补职工工资不足部分。实在说这也是万不得已的办法。后来,林场实行全面禁伐林木,职工的日子开始紧张起来。

  紧张归紧张,林子还得照样护。全场28400亩林子,平均每人管护近500亩林子;拥有活立木总蓄积700多万立方米,按当地市价每立方米350元计算,可值24.5亿元,平均每个林业职工为国家管护着4298.25万元的资产。“林家铺子”的“苦行僧”们,日子虽过得清贫却也充实。因为,他们坚信树木是绿色的生命,林子是未来的希望,林场是他们生命的归宿。

  (作者原单位:沿河报社)

  作者:刘冠兰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