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粤剧作家推出个人专场秀(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3日10:22 广州日报大洋网 | ||
最得意 30年创作路作品过百 昨日上午,这场全部由白云区私伙局业余演员排演的专场欣赏会在石井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的排练,记者在排练现场采访了这位在粤剧界小有名气的农民粤剧作家。谢格洲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话不多,但提起具体的剧本来就滔滔不绝。他说,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他就进入广州郊区文艺宣传队,“一开始是跑跑龙套”。由于谢格洲平常也写小说诗歌,不时在报刊发表,由于当时的宣传形势,文宣队急需要编剧,大家一致“怂恿”他改做编剧。改革开放后,他下海经商,但编写粤剧的兴趣从未减退,不到30年时间竟写出100多首优秀的粤剧,数量之多竟与专业剧作家不相上下,他写的粤剧《新娘借官》还曾获全国群众文化的最高奖项———群星奖。 最难忘 处女作深受农民欢迎 谢格洲笑道:“学习编粤剧粤曲才有点后悔”,创作粤剧粤曲远比小说小品难得多,“粤剧是门综合艺术,要考虑唱腔、韵律及曲牌等等,但当时年轻气盛,一冲动就一头钻了进去。” 他还记得自己写的第一个剧本名为《打猪》,写的是农村集体公社时,妻子贪小便宜将自家的猪赶到生产队公家的稻田去吃禾,丈夫回家发现后通过骂猪、打猪的形式对妻子进行教育的故事,“当时文宣队演出这出戏吸引了不少农民”,从此他与编写粤剧结缘。 最自豪 作品富乡土味有观众缘 谢格洲对自己作品很有观众缘颇为自豪,几天前他在石井张村剧院排练,当时没有贴出任何告示,但仍有不少村民口耳相传闻讯赶来围观,连称“好睇”。 他说,这主要是他的作品全部反映近郊农村现实生活,“乡土气息很浓,不少近郊农民看了以后都说就跟身边的现实一模一样”。比如他最新写的一个剧本《醉拔金苗》讲的就是农民在政府征地时的人间百态,三元里村一个男子因贪杯好酒成为光棍,他看上了村里一个爱贪小便宜的寡妇,刚好这时传出风声政府要征地,寡妇为多获征地款,赶紧在自家荒地里密密麻麻种上了荔枝苗(这种现象在近郊至今仍然比较普遍)。光棍虽然好酒但人品好,就连夜将其补种的荔枝苗拔掉,在此其间两人发生冲突,光棍最终以人品赢得了爱情,与寡妇喜结连理。 谢格洲说他自己几十年来一直生活在白云区近郊,与那些农村的叔伯婶母关系十分密切,碰到那些有闪光点的故事,马上就能从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各种人物“萃取”出精华加入剧本,所以很容易与那些农村的观众沟通。 最担忧 粤剧编剧后继无人 不过谢格洲也坦陈担忧粤剧编剧后继无人,“现在整个广东省在职的专业编剧也已经屈指可数,而且都已经五六十岁了,几乎没有年轻人”。白云区文化局负责人梁桂明一直负责文化工作,他说上个世纪70年代与谢格洲同时代曾有七八个粤剧迷搞编剧的质量都不错,但能坚持至今只剩一两个人而已,也没有年轻人加入。与此同时多数在演粤剧的剧本仍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之类的传统剧目,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剧本少之又少,粤剧更加难引起年轻人的共鸣,结果整个粤剧编剧行业已陷入了恶性循环。 记者刘显仁 通讯员林明生、韦莉(来源:广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