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宝典”雇“职业代骂人”网上谁来管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3日14:17 新华网 |
新华网上海频道10月13日消息:大学生周余酷爱网络游戏,但最近却有一件烦心事:“只要一进入网络游戏,就会有一些不认识的人上来骂我,且用语十分恶毒。”因此,他每次只能下线逃避“骚扰”。周余告诉记者,这些人就是网络游戏中的“职业代骂人”,他们专靠在网上替雇主骂人赚钱。 记者从一些网络游戏迷处了解到,由于玩家在进行网络游戏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分歧和冲突,玩家之间互相叫骂的情况常有发生。于是,一些人就看准这一“市场”,在网络游戏中做起“职业代骂人”,以此换取游戏中的钱币和宝物。 记者联系到一个网名为“风中追风”的“职业代骂人”。他告诉记者,只要告知对方在网络游戏中的名字,他就可以提供“代骂”服务,还可通过OICQ、MSN等常用网络聊天软件进行“全方位”攻击。由于收取的报酬不高,“风中追风”的“代骂”生意十分不错,生意好时一天收入可达120元。 这位“职业代骂人”还透露:他骂人的话都来自网上的“骂人宝典”。记者上网搜索发现,类似的“骂人宝典”随处可见,语言低俗,有些还将古诗、文言文等文学作品篡改成骂人的话语。记者粗略统计:在某“骂人宝典”网站上至少有600条脏话,并定期更新。 “职业代骂人”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骂人,是否同样需要负法律责任?对此,上海四维律师事务所的熊立民律师认为,这种发生在网络中的骂人行为,同样可以按传统的法律关系认定为人格侮辱。被骂者可以人格侮辱及诽谤为由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但熊立民也指出:由于网络中用的都是虚拟名称,因此取证是诉讼的最大障碍,操作难度较大。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胡守钧则认为,城市文明也应包括网络文明。尽管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反映的却是现实的人际关系。“职业代骂人”的出现,反映网络空间的道德和法律约束力还不强。他建议在规范网络管理的同时,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引导网民对自己的网上行为负责,形成文明的上网氛围。 本报记者简工博 (来源: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