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谋划放权 空调新政经理团队空降长虹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4日08:08 人民网 |
长虹新帅赵勇的“三把火”,正将长虹变为中国大企业变革的标本。本报昨日独家获悉,在产权改革暂时不动的前提下,长虹转变经营机制、重梳九大产业的第一枪,首先瞄准了第二大支柱产业———空调,并提出要在短期内杀入国内空调产业第一集团军的阵容。 “如同当年深圳之于中国的意义一样,空调产业将成为长虹改革的第一个特区。”四川长虹集团发言人、企业策划部部长刘海中表示。 经理人集体空降 长虹3万多人的眼睛都注视着空调公司改革的进展。最直观的迹象是大批职业经理人空降。 梁伟,原乐华空调常务副总,刚成为新成立的长虹空调中国营销公司二把手,辅佐“老长虹”李进。之前,梁伟在两年间将乐华空调做到10亿元的销售规模,在中国空调业传为佳话。9月中旬梁伟上任,直接促使了一大批乐华旧部从格力、TCL跳槽长虹。当然,长虹的平台和开出的条件都相当不错。“待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长虹的招聘广告上写着。 知情人士透露,这次空降来的外部职业经理人约10人,其中6名将出任长虹空调的片区老总。加上长虹从原有各地分公司经理中精选出的10名精英,一起组成长虹空调独立营销队伍骨干。国庆节后,经理人队伍一直在绵阳进行“魔鬼训练”,每天晚上11点后就不许出门,训练营门口甚至有狼狗把守。 赵勇谋划放权 外界很快将感到,长虹空调经理人的权力将比以前大得多。 “空调正第一次形成产、研、供、销的经营模式。”参与改革的人士表示,以前这些环节都被各部门割裂,经营指标要是没完成,板子打谁都不好。而改革后,子公司总经理就是该产业的第一责任人,统统要立下“军令状”。 “过去层层下指令的火车头模式,使长虹内部过长的业务链运行效率低下,企业的经营完全依靠公司上层的拉动,导致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缺乏动力和创造力。”刘海中称。 据称,在讨论明年的任务指标时,各方明显感到,如果不大改机制,很难达到效果。9月底,长虹董事会痛下决心,将空调产业作为长虹变革的先锋队,给予更多的经营权,在资源上给予更多的支持,而要求的回报是———在4-5年内,长虹空调的规模要达到长虹彩电的水平!去年,长虹彩电与空调对主营的贡献水平大致在10:1左右。长虹空调经理层上下都感到压力。 危机与反思 这一决定源自于长虹的危机感。 1997年长虹投入6亿元巨资进行空调项目建设,到2000年的3年间,其空调销量每年翻倍,以60多万台冲至国内第5名。2001年初更收购广东三荣空调厂成立中山长虹股份公司,建立起华南生产基地,放言要成为第一集团军。但这一目标落空了。 长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这两年的失误在于,没有重视空调业独有的“淡季套款”销售规律。由于空调业销售淡旺季明显,厂家为了减轻库存压力,将风险部分转移到渠道身上,在秋、冬淡季就要求销售商为明年旺季的任务量提前打款,这样空调市场竞争在上年底就提前开始。而长虹当时主要依赖彩电渠道销售空调,销售商难以认同这种空调业独有的销售模式,使得长虹空调订货不足,影响了市场后劲。此外,当时大规模的价格战也影响了长虹空调的品牌形象和毛利率。 在今年的空调市场上,大厂商主导了行业大洗牌,市场活跃品牌从150多个锐减至50多个。格力的销售规模接近500万台,美的靠拢400万台,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主流彩电厂商的销售规模。市场排名滑坡到第9名的长虹,痛感需要跑步前进。 新操盘思路 “此次变革后,长虹空调将更加灵活。”据透露,长虹空调正在组建单独的营销渠道,强调精品策略,放弃一味的低价思路,并将更加注重乡镇市场的开发。明年长虹空调的销售目标是完成180万台。 迄今,长虹在空调产业上的投资高达10亿元,而未来还有进一步增大趋势。据悉,10月份长虹空调将进行产业布局的调整,将绵阳本部定位为国内基地,中山长虹为空调出口基地,梁伟兼任中山长虹总经理。为扩大海外出口,长虹正准备在中山成立海外营销公司,并专门分拨大批总部设计精英,为营销公司配套设计海外空调产品,重点是欧洲市场。这种速度在变革前是不可想象的。 长虹还认为,进入空调业第一集团军的机会,还包括收购上下游资源,相关方案正在考虑中。记者罗曙驰来源:《华西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