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何只有“33家入围”——透析吉林省企业信用状况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4日08:33 新华网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和法制经济。在全省“二次创业、振兴吉林”的实践中,吉林省许多企业已开始重视信用建设,企业信用环境正在逐步完善。

  但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失信现象还比较普遍,有些方面的失信现象还相当严重,已经成为困扰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1329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中,吉林省仅有33家入围,仅占总数的2.4%,比辽宁、黑龙江省分别少了5家和25家。

  拖欠、违约、制假售假,是企业信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了解,企业拖欠不仅存在于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税务部门之间,更广泛地存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造成诸多的“三角债”。“拖欠货款、税款、贷款”问题较多的行业,主要是设备制造业、食品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

  “违约合同欺诈”是信用问题的第二大项。多见于房地产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

  “制作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则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医药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

  其他问题还有,“披露虚假信息数据”、“质量价格欺诈”、“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等。涉及的主要行业有信息传输业、食品饮料制造业、医药、医疗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和住宿餐饮业等。

  企业信用建设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盈利下降,降低了竞争力,而且提高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运作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信用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哪里?

  业内人士指出,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信用体系不健全,是造成信用缺失的根本原因。

  吉林省企业信用基础较薄弱,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较低,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制建设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从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看,在建立信用管理机制的企业中,只有14.2%的企业设有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13.2%的企业有副总经理(副厂长)及以上领导主管企业信用管理,各种规模、类型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也良莠不齐。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部门管理方式落后,手段不力,服务少、干预多,事实上纵容了企业的不守信行为,助长了社会信用缺失现象的发生和蔓延,使得现代信用环境很难培育起来。据有关部门调查,认为政府对失信行为打击力度不够、执法不严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企业,分别占27.4%、25.5%、17%。

  部分企业经营者道德素质不高,也是导致信用缺失的主要因素。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力量,是企业的灵魂,同时也是诚信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他们的个人素质和道德水准,左右企业信用水平。

  企业盈利不佳、短期行为严重,是造成企业失信的直接诱因。调查显示,有34.5%的企业认为企业盈利不佳、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普遍,是导致信用缺失的因素之一。由于企业信用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使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造成社会信用意识淡化,效仿者不断。

  针对上述问题,专家提出以下建议:积极营造诚信社会。要采取有效措施,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信用知识,形成崇尚诚信的良好氛围。借鉴发达地区经验,统筹推进信用建设。

  加快政府信用建设。各级政府要率先垂范,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开展诚信活动,加大打击失信行为力度,增加失信企业成本和代价。政府各部门还应切实转变职能,加强自身建设,履行好引导、建设、监督、管理职能,建立依法行政、取信于民、服务信誉的政府信用体系,树立诚信政府良好形象。

  推进信用信息共享。企业和经营者个人信用信息数据的开放和市场化运作,是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应建立并完善企业和经营者个人的信用信息记录,建立完善、统一、规范、透明的信用披露制度,提高企业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最终打造信用信息的公共平台,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

  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关于公民和企事业单位信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关信用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对偷逃税款、恶意违约、拖欠债务、商业欺诈和假冒伪劣等行为,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制约体系。对守信用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享受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经济活动中给予最大便利,使诚实守信逐步成为市场规范和社会行为准则。(张磊记者白永智)(来源:吉林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