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烧荒"烧出"明清古墓群 珍贵文物连遭人为破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4日15:30 新华网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今年3月,海口市秀英区海秀乡永庄村村民在一次“烧山荒”时,偶然在“丘那哈山”山坡上的荒草丛中发现了一处古墓群,经仔细辨认碑文,发现此处墓葬为明清两代古墓群。

  古墓群被发现后,因为无人负责管理和看护,风雨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以及盗掘等诸多因素,使这一古墓群面临着重重危机,亟待有关部门重视并加以保护。烧山荒发现明清古墓群

  13日上午9时,记者一行3人在永庄村村民——向导阿发的带领下从永庄村出发,向着古墓群的集中地——“丘那哈山”进发。

  据向导阿发介绍,解放前,“丘那哈山”一带是一片原始森林。上世纪八十年代,原始森林遭到滥砍滥伐,莽莽森林随之消失,“丘那哈山”成为荒山野岭,长满了没人的灌木杂草。2002年后,永庄村村民看着这片土地荒得可惜,合计着重新在山上植树造林,村民们烧掉满山的荒草,种上树木。走在两三米高的灌木丛中,向导阿发手持4米长的砍刀一边挥刀在前面开路,一边向记者讲述着“丘那哈山”的历史。

  阿发说,今年3月,永庄村村民相约一起到“丘那哈山”上“烧山荒”,准备在山上植树造林。一天下午,当山火将满山的杂草灌木烧成灰烬之后,村民们惊讶地发现,山丘上竟然布满了坟墓,这些坟墓错落有序地排列着,大大小小共有19座。仔细分辨墓碑上的文字,竟发现这些墓碑都是明清时期所立,最早的墓葬距今已有400来年。村民们这才知道他们发现了一处明清时期古墓群。19座古墓藏身荒草无人识

  披荆斩棘,艰难跋涉了大约3公里山路,上午10时许,记者一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丘那哈山”古墓群所在的山坡。

  10时30分,阿发首先发现了隐没在乱石中的一处古墓。这座古墓坐北朝南,高约1.5米,宽约30公分的石制墓碑上,清晰地刻着“同治十三年清明吉立”,“清显考萧四公墓”。为了“还原”墓周围的原始地理风貌,阿发用砍刀砍斫周围的杂草,无意中竟在距离墓前方5米处的荒草中,发现了一座连通南北方向,长约20米,宽约2米的石桥,石桥的东端因为风剥雨蚀已经坍塌,桥下的沟渠有4米多深。在石桥的另一端石头的背面,记者发现其上依稀可辨的“康熙”字样。

  在“萧四公墓”山坡的后面,一块深埋在地下,上面刻有“南#界”的火山石,吸引了人们的视线。根据石上文字推测,此块石头当为用来划分地界的“界石”。

  沿着“萧四公墓”向东走约500米,一块高约2米,宽约0.8米的墓碑挡住了记者的去路。从墓碑上尚留的文字分辨,此墓为翁君、冯氏的合葬墓。在距离合葬墓300米远处,一块露出地面不过尺许的青石上,刻着“条山土地之神位”字样。向导阿发说,他奶奶在世时,经常把“丘那哈山”称做“条山”,由此可断定,“条山土地之神位”即“丘那哈山”土地之神位,“条山”也即“丘那哈山”。记者看到,整个古墓群共分为四层,大大小小,错落有序。能够辨认出来的古墓共有19座,其中最早的为明崇祯13年所葬,距今约400百年历史。明清古墓群依山傍水而建

  上午11时,向导阿发带领记者爬上了山丘的最高处,站在这里,整个山坡可尽收眼底,放眼望去,整个墓葬群就躺在眼皮底下,面积大约在1万平方米左右。

  向导阿发说,“丘那哈山”方圆约10公里。站在山丘最高处看,山丘的周围是一个宽约20米的圆形平原,而山丘就被圆形平原包围在其中。整体上看,19座古墓共分4个梯次,由低到高依次分布。最低一层的墓为同治年间,依次往上分别为道光、嘉庆和乾隆。

  站在山丘上远眺,山丘北边的山底下,坐落有一个一眼望不到边的湖。有鱼儿跳跃出水面,泛起阵阵涟漪,飞来飞去的水鸟阵阵鸣叫声,划破了山空的宁静。

  向导阿发说,在距离墓群东方1000米处,有一条宽约5米的小河,水流至山丘底下戛然而止。古人讲究坐北面南,主张傍山依水而建,古朴的墓群,选址和造穴,很符合中国古代的“山水学”,自幼喜欢钻研“风水”的阿发向记者做解释。人为破坏、盗掘威胁明清古墓群

  在探寻清朝古墓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一块高约3米、宽约1米,其上刻有“大清敕封修职郎候选县丞私谥文毅庠士吴太公墓”字样的道光元年的墓碑前,依次摆放着4块青石制的神龛,神龛的中央,是一块较大的青石制香炉。东边的神龛,不知被谁从底部拦腰砸断,抛弃在距离神龛100米远处,隐没在荒草丛中,如果不细心找寻,确实很难发现。

  在距离“吴太公墓”400米远处,有一个被荒草覆盖的古墓,古墓的旁边,堆放着新挖出来的红土,红土的旁边,是一块块遭风雨剥蚀的木板,从现场痕迹,我们已经很难辨别这座古墓的原始风貌了。向导阿发愤怒地说,9月中旬,他还来古墓群看过,那时这座古墓墓前竖有墓碑,从文字判断可能是一个当官的墓穴,一切都好好的,可只过了一个月时间,古墓就遭遇了盗墓贼的“黑手”。阿发告诉记者,小时候他听奶奶讲故事时说过,海南岛以前的花梨木闻名全国,许多达官贵人死后,都用花梨木制作棺木,盗墓贼可能是冲着这个去的。墓葬群的发现有利于考证海南的民俗历史

  在海口发现了大型明清墓葬群,海南省博物馆馆长郝思德显得异常兴奋。他说,这在海南的考古史上还比较罕见,“这是研究海南明清时代地方民俗和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据郝思德介绍,海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以前,到了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带兵平定南越,设置九郡,其中珠崖郡就设在海口境内。历代以来,海口都是海南的郡、州、府的重要所在地之一,是全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到了宋代中叶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这里更是“文物斑斑,已有足称”。但从海口出土的文物与分布情况来看,海南的历史考古主要在官宦主流文化,“可供研究海南地方风俗、民情文化的不多。”郝思德认为,这一墓葬群的发现,“意义重大”。

  依据记者对墓葬群大致情况的描述,郝思德分析认为,从“丘那哈山”的方位和地理环境来看,在明清时期,海南的气象学(俗称风水学)就高度发达。“丘那哈”是旗语,一个墓葬群能沿用旗语的称谓,这说明了满清和八旗等异族文化在海南的传播和浸染。郝思德认为,墓葬群的暗渠和桥梁也很发达,这说明在明清时期海南的土木建筑水平已有相当造诣。至于墓葬群中官葬的墓地很大,郝思德特别指出了他的社会学意义,他认为,在明清时期,资本经济虽然在海南等沿海地区得到了萌芽,并有初步发展,但官阶文化在民间仍有重要的影响和市场。

  对于墓葬群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郝思德表示很痛心,应该加强保护。(完)(记者罗晓宁 胡盛亚 李志良)(来源:海南特区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