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诺贝尔奖和美国及其教材之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00:13 红网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每年的诺贝尔颁奖,总能习惯性勾起国人的诺奖情结。今年无缘诺奖的现实再次国人在观赏“花落谁家”中陷入失落,缩头深思。

  “美国为何频频获得诺贝尔奖”、“大国梦上的诺贝尔奖瓶颈”、“中国问鼎诺贝尔奖,除了时间还需什么”等连篇累牍的报道,更是让13亿国人陷入科研的“东亚病夫”的悲情中久久不能散去。

  追寻的原因又是老调,稍有识字者都能说出一二三来。无非是政治因素、经济投入、文化差异、教育体制、历史偶然等等综合因素造成。结果是年年落榜,年年“原因”相类似,年年期待年年落空的恶性循环。

  大而空的“解释”有高度、概括全面周到,如“广义定义”一样,涵盖一切,却是无任何关键信息的废话、空话。而高谈抽象“解释”,不研究实际问题的人,是畏难求易的“懒”专家、“伪”学者。当国人满足了这些人的“高度”、“抽象”、“空泛”的解释时,思维的潜力亦在此满足中止步;难以发现阻碍攀登诺贝尔奖征途中一个个绊脚石。泛化的“解释”如同告别病人有病却不告诉得什么病、怎么治的庸医一样,除了灌输给国人宿命论的阴霾外,对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多大帮助。因此,为解决问题计,必须遵循胡适先生提倡的“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在一个个细节处做深文章,累石成山,积水成溪,最终实现的问题的“根本解决”。

  在“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指引下,笔者认为,在综错复杂的“自变量”体系中,落伍的教材窒息了国人的创新思维,使“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科学家、文学家长期处在“慢半拍”的追随者境地,让国人长期与诺贝尔奖保持“一步之遥”。理由如下:

  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何长期无缘诺贝尔奖?主流的意见是缺乏创新精神,而让创新精神疲软诸如科研体制、外行领导内行、科研立项体系等众多因素链中,教材具有“基因”般的地位。因为,诸如不合理的科研体制、外行领导内行、不完善的科研体系等因素是制约创新精神的“外因”,而低劣的教材能潜移默化的窒息创新精神,把保守、畏缩内化到人的无意识中里。

  作为知识的一种载体或曰媒介,教材不仅承担着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渊源,而且教材编写的体系框架,文字组合模式还潜移默化的熏染着学生的思维模式,塑造着学生运用知识的潜在能力。优秀的教材能够开拓学生视野、启迪思维、让学生百读不厌、常读常新,让其终生受益;低劣的教材仅为学生堆砌过时的知识,在考试指挥棒的驱使下不仅磨蚀学习兴趣还侵蚀学生自生的创新火化。而当众多的低劣教材构筑成学生获取新知的知识氛围时,创新精神也就在枯燥的教材营造的文字海洋中集体性的死去,学生只能成为知识的搬运工、留声机,而不是知识的酿蜜蜂,吃草挤奶牛。

  虽然教改不断,但至今国人教材鲜有经典,鲜能走出国门,为国际学术界所公认者。多数教材知识陈旧、观点落伍、思维平面化,跟不上最新科研成果;体系要么是大量的必须如何的抽象理论,少量几十年不变的案例,要么是一二三四知识点的罗列堆砌,各项原则、规律、注意事项等规定链内掺杂少量案例;语言枯燥、趣味为零。加之以市场催生、学校强行推销的印刷质量差、错误百出的低劣教材为中国莘莘学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十年多的象牙塔生活营造了“听话”的知识环境。这种环境衍生出学生进校买、出校卖,教材成“鸡肋”,旧书店堆成墩等怪现象。

  不幸的是,“应试教育”为此类教材提供了繁衍的温床、利润的驱使为其提供了增长的动力,传统重思辨的学术风气为其编造了存在的伪合法性基础。结果就是,腐蚀了未来的科研人员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无缘诺贝尔奖亦不足为怪也!

  反观获诺贝尔奖最多的美国,其教材特色与中国大不相同。教材厚、案例多且与理论相结合,更新快且有系统,体系灵活、语言生动形象、哲理丰富,读之让人深思。

  1957年前苏联先于美国把卫星送上天,美国朝野为此震动,1958年出台《国防教育法》,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改革力度,重视基础教育和创新教育,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最终让美国后来居上,至今称霸科研领域。而国人长期无缘诺贝尔奖却自我解嘲自我满足不知耻,因此,中国应以50年的美国为榜样,全面盘算教育、科研体制,在诺贝奖旗号的招引下,推动中国科研走出“东亚病夫”,走向科研大国、强国。

  不能否认,把长期无缘诺奖的责任打在弱小的教材身上,有让教材不能承受之重之嫌疑。然而,细节决定成败,教材问题仅是导致中国无缘诺奖因素链中隐蔽的一个细节。长期漠视这个细节,不获诺贝奖是小,窒息国人的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害苦一代人为大。

  愿人人都注重细节,让教材改革的风暴来的更猛烈些!(稿源:红网)(作者:刘继忠)(编辑:徐志频)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