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蘑菇云下的回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03:28 人民网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毕红梅 仝志强

  新疆罗布泊,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就成为世界瞩目的地方。40年过去了,这段盖着“绝密”印章的辉煌历史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近日,我们在山东淄博市采访了4位曾经战斗在茫茫戈壁上,从事核试验工作的老退伍军人,听他们讲述在上世纪70年代献身国防事业的感人故事。

  神秘特种兵

  4位老兵,分别是淄博矿务局的王清涛、淄博橡胶厂的王习田、山东省耐火材料厂的毕延富和淄博家具厂的昃宗民。说起当年,他们那一张张年过半百、饱经沧桑的脸上,都写满了曾是军人的自豪。

  1970年冬天,征兵工作开始,热血青年们纷纷报名,他们只知道这次征的是“特种兵”,至于到底“特”在何处,无从得知。1971年元旦,王清涛他们乘火车踏上戍边征程,颠簸7天7夜后又中途换乘汽车,来到戈壁深处的小城马兰。

  这时,王清涛他们才得知,他们所在部队是专门配合研究单位进行工程施工的。驻地是一个上无飞鸟,下无寸草,要喝咸水、吃风沙的地方,王清涛他们被送到场区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以便适应生活。部队首长向他们介绍:“基地部队多数人都没有机会到场区来,更不用说参观原子弹、氢弹爆炸了。你们一入伍就能进场区,是很光荣的。”大家听了,群情振奋,斗志昂扬。

  生活多艰辛

  王习田说,初到核试验场,见到来参加试验的部队有各军种、兵种的,他们带来的兵器有飞机、枪炮、舰艇、导弹等,建筑设施有房屋、地下室、桥梁,还有各种机械设备、军衣军服及生活用具等。而许多设施和器具试验后变了形,千奇百态,也令他们非常惊讶。

  谈起在罗布泊的感受,毕延富说,部队在实验场区住帐篷,为防被风刮走,要掘地两米将帐篷搭在坑里,上面只露出窗口和帐篷顶,睡觉前再戴上帽子、口罩,早上醒来,周围都会有一层厚厚的黄沙。最宝贵的是水。一天收工后,大家都打水洗了洗,还没有洗完就接到通知,拉水车坏在了半路,全连将无水再用。于是,每个班都将洗过脸、洗过脚的水收集到一块,第二天再用。干燥的气候、似火的骄阳,使每个战士脸上都裂了许多口子,大家戏谑地称为“哈密瓜皮”。嘴唇常干得渗出血来,流鼻血更是普遍现象,从试验区收工回来,满身满脸都被沙土覆盖着,甚至互相认不出来。

  施工苦也乐

  特种兵部队每年都要根据核试验的不同当量作相应的试验装备。据昃宗民介绍,他所属的连队主要从事一些空爆工程的施工,比如照着某座桥梁修建一段大桥,用以检验这类大桥的承受能力。一般是提前八九个月离开营房进入核试验场区施工,直到核试验成功离开,这些日子里,整天和钢钎、大锤、锹镐打交道。

  在配合科研人员进行的施工中,王清涛所在连队曾担任的一项任务是挖电缆沟。由于盐碱层十分坚硬,就采用先爆破后人工挖的办法。两人一组,一人抡锤,一人扶钎,半米距离打一个窝,安放炸药。爆破时腾起长长一道烟幕屏障,甚是壮观。随后是安置试验品,有的试验品竖起来加上底座有20多米高。其他连队则打筑飞机坪、坦克掩体,还有的布置易燃测试结果。他们在艰苦施工中也长了很多见识。

  亲历核试验

  4位老兵都曾亲历核试验现场,这一过程让他们一生难忘。那次试验经党中央批准,1973年6月27日进行。

  这一天,第一线的参试人员都来到距爆心一定路程的地方进行观摩。王清涛他们掩埋了帐篷,上面撒上防止光辐射烧毁的材料,然后每人戴一副防护眼镜静坐等待。强风吹动,红旗猎猎有声。电波传来女播音员清脆的声音:同志们,这次核实验是我国自行设计、自己制造生产的装置,其闪光芒边界对人的眼底仍有损伤力……

  “零前”1小时,大风停了,晴空万里。不久,飞机的轰鸣声在头顶上响起,大家抬头望去,我国自己制造的强5轰炸机犹如一只灰白色的银燕,携带着核弹头在阳光的照耀下稳健地向爆心飞去。“请同志们戴好防护眼镜,认真做好防护准备,现在飞机已经到达目标!”“零前30秒!”“20秒!”……报时器的嘟嘟声敲得心脏阵阵发颤,人们屏住呼吸,等待着千钧一发的时刻,“10、9、8……1———起爆!”只见空中一道电光闪亮,白光闪过几秒钟后,爆心上空出现了巨大的火球,红彤彤的火球燃烧了几分钟,才逐渐生成灰色烟雾,而后突然由里向外一翻,形成一个巨大的圆盘,又像一个大漏斗孔,边燃烧边翻腾,越翻越大,烟雾也越来越多,形成了巨大的蘑菇云。

  这时,另有飞行员驾驶着取样飞机穿入蘑菇云团进行取样,然后送回基地对样品进行检测化验。蘑菇云产生的吸力吸起沙尘,形成了高大的尘柱,且越升越高,最后与蘑菇云连接起来。人们的欢呼声随之响起,庆祝我国又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新的核试验,广播里传来了党中央的贺电,还有一些中央首长的来电表示祝贺。大家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

  回收试验品

  在核试验场区,最艰苦、最危险的工作是爆炸后试验品回收和各种数据整理。这项任务一般情况下由基地防化团担任,但有时工兵施工部队也担任。

  王习田等人也在第二天参加了回收,以班为单位,穿戴好防化服,每人发一支剂量笔用来检测X射线侵入人体的剂量,准备完毕,他们乘坐汽车快速向爆心冲去,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回收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放射性对身体的污染。

  沿途可以看到,离爆心几十公里的地方开始一片狼藉,烧焦的电线杆还冒着青烟,一切能燃烧的东西都已化为灰烬,这是光辐射的作用。爆心下面方圆几公里的戈壁滩,则在核能量的燃烧下熔化成了黑色的琉璃状。冲击波的巨大威力把火车头抛到天上,铁轨被扭成麻花状,桥梁断裂,坦克炮塔被吹掉,各种建筑设施被摧毁得一片狼藉……所有这些都是为试验提供准确的数据。

  完成任务后,他们撤到爆心以外的洗消站进行冲洗消毒,这里有专门人员检查剂量笔是否超剂量,他们经过严格的检查后,才脱掉防化服,冲洗、消毒。

  就在这艰苦的环境中,他们穿越罗布泊和原子弹的两重死亡之海,为完成祖国最神圣的科研任务,默默地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

  《华东新闻》 (2004年10月15日 第二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