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穿行在历史烟云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06:03 人民网-人民日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谢云

  在俄罗斯访问虽只有短短10天,但它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行走在俄罗斯大地上,仿佛穿行在厚重的历史烟云间。

  这是一个不肯忘怀历史的民族。他们可以随口说出某个地方果戈理或托尔斯泰曾悠闲散步,某个地方红军曾浴血奋战;他们可以指着一幢幢敦实厚重的大楼,自豪地说,那是二三百年前的建筑;他们可以指着其中一栋说:这是以前的作家大楼,哪些作家在这里住过;他们也可以指着另一栋说:这曾是克格勃总部,许多人从大门进去,就永远消失了背影……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俄罗斯人非但没忘,反而将过去视若珍宝。他们为拥有这样的历史而骄傲、自豪。

  去过俄罗斯的人都说,俄罗斯教堂多,博物馆多。就博物馆而言,据说仅莫斯科就有80多座,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东方各族人民艺术博物馆、中央列宁博物馆、卫国战争博物馆(以二战为主)、波罗的诺战役(1812年卫国战争)全景画博物馆、综合技术博物馆等等。看了其中几个,其馆藏量之丰富,令人咋舌。

  对这些林林总总的历史,似乎可以用老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一书的书名来概括:战争的文化与和平的文化,苦难的文化和幸福的文化,一文一武,交相辉映而相互渗透,构成了一幅血与火、诗与剑、痛苦与浪漫交替的历史画卷。

  红场西面的无名烈士墓是为纪念二战中的卫国战士而建的。深红色的花岗岩墓碑上,卧放着一面军旗,两名持枪卫兵,庄严肃立在墓地两侧。墓碑上刻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垂不朽”的字样。墓地中间,则是一簇俄罗斯特有的长明火,永不熄灭地燃烧着。在俄罗斯的许多城市和乡村,凡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地方,都有这样的烈士墓、纪念馆和英雄雕像,也总有熊熊不熄的长明火,提醒着人们不要忘怀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

  荣誉、祖国、责任,已构成俄罗斯的社会氛围和民族传统。在克里姆林宫参观时,看到排队买票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从那庄重、虔诚的神情里,不难感悟到他们对过去的记忆和怀念。在兵器馆外面,在胜利广场,一门门经历过战争硝烟的火炮,一辆辆留有累累弹痕的战车和坦克(都是从拿破仑和希特勒手里夺来的战利品),静静地讲述着这个民族不屈抗争的历史。而俄罗斯城市的雕塑,也多以历史画面、英雄人物为题材。坦克、战车、大炮、报废的飞机,都成了特殊饰品,成了纪念和感怀历史的凭证。

  这是一个善于铭记的民族。在我们所到的城市中,到处矗立着民族精英的雕像。人们深深地缅怀那些给整个民族带来荣光的名字。他们甚至将那些繁华的地段,慷慨地交给一些诗人和作家。比如著名的高尔基大街、马雅可夫斯基广场、普希金广场。我想,也许是俄罗斯人深知,缺乏文学和文化的国度,会在国民的心田里,生长出西伯利亚一样的空旷、荒芜和孤独来。

  这是很耐人寻味的。

  在俄罗斯人心里,记住战争,是为了避免再发生这样的战争,正如记住灾难和痛苦,是为了避免再出现类似的灾难和痛苦。而记住幸福,记住诗意,记住曾经的浪漫,则是为了摆脱或忘却那些苦难,创造更多的幸福、诗意和浪漫。在广袤国土上生活的俄罗斯人心里,苦难也许永远无法回避,但诗意和浪漫,却像“伏特加”一样不可或缺。这是他们抵御严寒、摆脱苦难的又一种方式。

  一个不肯忘怀过去的民族是有丰厚底蕴的民族。一个珍视自身荣誉的民族是有尊严的民族。而一个看重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则是能够创造未来的民族。而将民族的荣誉感,建筑在历史之上,建筑在过往的文化和文明之上,则是最明智的选择。对历史的回忆和怀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向心力、向上力和凝聚力,将成为俄罗斯人不断前进的动力。

  爱伦堡在他的著作《人·岁月·生活》开篇即说:“谁记得一切,谁就感到沉重。”这句话也许可以说明,俄罗斯那厚重的历史烟云是如何形成的。

  《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15日 第十五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