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心灵与艺术的舞蹈(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06:1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何志云
心灵与艺术的舞蹈(图)
《岩石印象》封面

  郑虹设计

  简钧钰先生拍摄的石头,记忆中已看过3次,差不多历时一年。这正好是简钧钰专心拍摄它们的时间。拍摄的成果,而今就展现在这本集子里。若说数量,自然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但是倘若我们知道,这80幅作品是朋友们经过再三斟酌,反复权衡而遴选出来的,那么———不妨在这里借用一句中国的老话:以一斑而窥全豹———我们就不难想见简钧钰镜头下的石头,会是怎样的斑斓辉煌。

  我过去一直是服膺着摄影的纪实本性一说的,而且多次以此诘难中国摄影界的所谓艺术摄影,特别是那种以“如诗如画”为标榜,实际浑身上下透着“甜、俗、媚”的“风光摄影”。我的理由虽然简单,但自认为无可辩驳:如果摄影像诗或像画,那么先前已经有了诗有了画,还要摄影干什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它的存在,一定源自于它区别于别的艺术门类的特性,这才是这一艺术安身立命的基础。我们能够想象一下有像摄影的诗或者画么?当为数众多的摄影家为“如诗如画”沾沾自喜的时候,任何一个美术家或者诗人,一定会把“像摄影”看做是巨大的耻辱。摄影正是以它的不可替代的纪实性,不仅从手段更是从特性上,在艺术殿堂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的,我以为。

  但是面对简钧钰镜头下的石头,我开始怀疑起自己了。理由一样简单而不可辩驳:假如摄影作为艺术的特性就在于纪实,假如简钧钰拍摄的石头一如自然界客观实在的石头,那么,我们同样还要摄影作什么?如果以客观实在作为判断摄影艺术的标准,客观实在不仅早就存在,而且就其形态,比之艺术一定丰富复杂得无可言说,摄影而今只是把它真实客观地记录下来,反映出来,作为一门艺术,摄影存在的理由又是什么?

  简钧钰肯定无意于对我们作关于石头如何客观实在的讲学,因为那从来就不是艺术家的事。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客观的和实在的石头其实毫无意义。相反,当简钧钰透过镜头观察那些石头的时候,令他惊异使他动情的,恰正是与我们习熟的所谓客观实在的迥然不同———原来石头还可以是这种样子的!什么样子呢?看一看收入这本集子的这些作品吧,然后试图用语言来描述它们,我们一定会觉得语言竟是如此匮乏。这是一个神奇的精灵般的世界:如果我们以自然界作为比拟,那么这里有花的娇媚,树的蓬勃,有风在回旋,鸟在鸣唱,阳光金箭般在林丛中舞荡……如果我们把它们比作时序,那么,这里是春天烂漫的草原,夏天薄暮时分的晚霞,深秋之际绚丽燃烧的群山,严冬寒夜,那一片映照着雪地的寥廓星光……所有凸现石头的客观实在性的冰冷和死寂全都退隐得无影无踪了,无论从形态、线条还是色泽、肌理中浮现出来的,都是生命,都是生命在无拘无束的舞蹈。

  这生命的舞蹈产生于简钧钰的心灵。实际上,艺术创作的要核从来就不是对于客观对象的确认,而只能是怀疑———对于所谓的客观性以及种种相关联的定见的怀疑。从这样的怀疑出发,艺术才可能走向无限丰富的创造天地,从而把同样无限丰富的审美空间提供给我们。对于摄影艺术而言,摄影家依赖照相机和胶片创作,又受制于照相机和胶片。若是着眼于器材和技术,所有摄影家都有如戴着镣铐的舞者,能够施展身手的余地其实有限。这大概就是那么多摄影家会沉迷于某个景点———比如著名的黄山迎客松一类———的原因,因为在这样的景点前,能够发挥的才是器材与技术。但是假如我们着眼于艺术创作,那么,在摄影的纪实本性后面,我们将会看到摄影家的眼睛,当然,眼睛的后面是心灵。而心灵是宽广无限也自由无限的,更加重要的是,只有心灵才可能是真正独特,并且有望超越器材与技术的限制,从而进入同样宽广无限又自由无限的创造天地。

  (作者系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文艺评论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10月15日 第八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