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08:06 人民网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冯恩大内容提要:本文在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的结合点上立论。首先论证了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角色与功能,认为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举必要之举,其功能是建立大学文化面对当代的开放架构,适应大众文化的全面包围、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适应传播环境的复杂多变,为大学文化注入在时序变迁中吐故纳新、继往开来的生息力量。其次论证了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实施及影响,认为我国暂且不能沿袭发达国家将媒介素养教育列入中小学正规教育内容的模式,应把大学作为启动媒介素养教育的突破口和主阵地,利用大学文化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启动推广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现实可行又功效显著的战略,对营造适宜的媒介生态环境、推动我国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媒介素养 大学文化

  Media Education and University Culture

  Abstract: Facing challenges of the influence of mass cultureinmodern society, many researchers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ofmedia education, but few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betweenmedia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culture,therefor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theimportance of media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culture. First,itdiscusses the role and n of media education in universityculturaldevelopment. It believes that media education plays anecessaryrole in university culture. Secondly, it discusses howmediaeducation can implement and influence universityculture.Specifically, this study points out the pattern that insomedeveloped countries in which media education is introducedintomiddle 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 (within the nationalcurricula) isnot suitable for China at moment, by contrary mediaeducationshould be brought initially into university level. Then itanalyzesthe advantages to implement media education in university.Finally,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promoting media education atuniversitylevel is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strategy forChina.

  Key words: 1. Media Education 2. University Culture

  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我们从诸多传播学者的大量译介中了解到,“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开始倡导媒介素养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观点发生转变,即由抗拒转变为培养辨别能力。至20世纪70~80年代后,由于官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介入,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始形成规模。很多国家都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内,并陆续发展出许多教学模式及课程教材以供参考,媒介素养教育逐渐成为一种终身教育。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挪威、芬兰、瑞典等国已将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育内容。”⑴

  显然,我们尚未赶上这一世界性的潮流,媒介素养教育目前几乎是空白,还在初期启动阶段。鉴于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特殊性,笔者赞赏林爱兵、王希华先生提出的启动推广战略,即在大学教育中首先导入媒介素养教育,把大学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⑵并受去年“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高层论坛”所倡导的推动大学文化建设的主题启发,对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角色与功能、实施及影响萌生了初步的思考。笔者在此表述己见,以期引起学界同仁的深入探讨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切实重视,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角色与功能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高层论坛”上的发言中这样定义大学文化:“从广义上讲,大学文化是包括大学精神、大学环境、大学制度等方方面面的整个大学教育;从狭义上讲,大学文化主要是指大学精神,强调大学师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表现为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⑶这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⑷大学文化的特征被概括为“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崇尚学术”“严谨求是”“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等等。⑸

  然而,媒介时代的任何一所大学都不是与社会隔绝的世外桃源,必然无可避免地受到空气一般无所不在的大众传媒所制造的大众文化(有学者称为媒体文化或媒介文化)的浸染。与执着的、坚定的、崇高的、严肃的大学文化不同,大众文化是盲目的、趋时的、娱乐的、戏谑的,⑹而且,电视、电影、电台、报刊、电脑、电话、手机、网站、BBS、QQ等媒介技术几乎能无限制地满足视听感官需要,使大众文化信息对社会的影响已经到了“全方位”、“全天候”的程度,媒体已经成为社会的第二课堂,“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即人们很难做到真正自发地,不受媒体文化影响和媒体描述方式所干预地来观察和认识世界”。⑺令人耳鸣目眩的大众文化正在通过各种媒介逐步肢解、动摇着学校教育的权威地位,向“大学人”及其所承传的大学文化渗透。

  还必须注意到,我国的大学在广泛意义上指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其中包括多学院、多学科设置的综合性大学以及学制较短、以职业培训为主的专科学校。而且,连年来的高校扩招,已经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突破了精英教育模式成为大众教育,大学文化的外延已经扩展和下移。大学校园里的众多非精英型的学子,原本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素质较差,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先天不足,惟恐被视作“老土”而热烈追星、以某种服饰发型来标识自己是“哈日”“哈韩”一族、争先恐后地以《大话西游》的无厘头语言进行网上聊天等等与大学文化精神背道而驰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这些现象都说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格局正在向以“执着的价值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神圣使命”⑻为核心的传统精英型大学文化发起挑战。

  更为紧迫的是,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动荡的社会转型时期,传播环境日趋复杂。我国传媒业的内部改革将日益加强文化产业体制,企业主体性质的大众传媒机构日趋扩张,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传播内容鱼龙混杂;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和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态势日益增强,国外资本正向我国传媒业大举进入,良莠不齐的国外文化向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大量渗透。再进一步说,在当前这个发达的媒介社会里,大学文化得以薪火相传的两种资源——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在获得典籍、资料、信息等等具体实践层面都更加依赖大众媒体的操作,当代“大学人”的文化创造活动也多须通过大众媒体才能实现。

  因此,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所谓媒介素养教育,根据传播学界的研究概括,“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⑼高校引进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大学人”中之绝对多数)应对现代媒介的素质,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举必要之举。其功能是建立大学文化面对当代的开放架构,适应大众文化的全面包围、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适应传播环境的复杂多变,为大学文化注入在时序变迁中吐故纳新、继往开来的生息力量。

  二、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实施及影响

  高校引进媒介素养教育,在现阶段的国情条件下,也具有实施的可行性。其一,鉴于我国中小学是以高考为根本目标的升学应试教育,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不堪负重,暂且不能沿袭发达国家将媒介素质教育列入中小学正规教育内容的模式,但大学教育体系相对宽松自由,可以作为启动媒介素养教育的突破口和主阵地。其二,正如林爱兵、王希华先生所分析的:“我国大学已经有了200多个新闻、传播学科点,这些学科点作为培养传媒专业人才的主要输出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无论在师资力量还是在学生的传媒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方面都具有了相当的基础和平台,这些点应该成为启动和推广中国传媒素养教育的龙头和骨干力量。”⑽

  因此,可利用在高校从事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的师资,在大学教育中首先导入基础的概论型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从有条件的院校设立公共选修课开始实验,逐步力争成为各大学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或基本素质课。这种概论型课程可包括如下内容:1、介绍媒介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用途,使学生了解媒介传播信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2、分析影响媒介生存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让学生学会判断媒介信息的多重意义;3、剖析媒介信息的制作过程及其传播技巧,使学生认识媒介对受众的操控能力;4、引导对媒介进行有选择的接触,培养学生利用媒介发展自我服务社会的能力。另外,可依托大学现有的新闻传播类学科点,展开对我国公民媒介接触行为及其媒介素养状况的大规模调研、编写符合国情的有针对性的媒介素养教育教材、开设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学术机构和研讨会议、为社会培训媒介素养教育师资、为政府部门提供有关媒介管理的政策咨询等等。

  这里所述的种种可实施举措,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关联何在呢?应该认识到,高校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符合现代大学的功能和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目标。专家指出:“大学的出现,是为了继承文化、传播文化、创造文化,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文明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⑾从根本上说,媒介素养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媒介笼罩的社会里更加健全、更加完善的素质教育,如台湾学者吴翠珍所说,是一种“优质公民”的教育。⑿这种素质教育在高校的实施,能够直接提升“大学人”的文化品位,通过“大学人”建设性的媒介接触行为丰富大学文化建设的时代内涵。其影响所及超越校园,将在整个民族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引领、示范、辐射的作用。

  高校实施的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大学文化所发挥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林爱兵、王希华所说的“后续递延性影响”:“1、大学生毕业后多数会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日常的工作中,在与社会的各种交流互动中,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多种形式将自身在大学期间习得的传媒素养知识传授给同事、亲朋好友等,实现传媒素养教育从大学到社会的进一步铺延。2、大学生毕业后多数都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在哺育下一代中,这些受过正规传媒索养教育的大学生父母就可以有意识地将传媒素养融入到对子女的教育中,从娃娃抓起,让子代有一个很好的传媒素养启蒙教育,不断培植和强化这种意识、这种技能,为子代今后的循序渐进地发展传媒素养打下好基础。这也将部分地弥补我国传媒素养教育一时无法从幼儿、从小学启动,进行自下而上的‘草根’运动的缺憾。这样就把大学教育递延到下一代的教育,实现传媒素养教育更深远意义的扩展和影响。”⒀

  三、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起点和路径

  此文所述的论题,基于笔者对当下的社会现实和学术文献的观察。当下的社会现实是,在媒介素养教育空缺中成长起来的高中生一批批走进了大学校园,逃课上网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的比率上升、网上冲浪时的不道德表现、在广告诱导下的高消费攀比、甚至性关系中不负责任的任性开放等等不合乎传统大学文化要求的“失范”行为满目皆是,这与媒介传播技术的普及及其所带来的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撞不无关联,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文化建设的课题已经不容回避;而在学术文献中,媒介素养教育还只是传播学者讨论的问题,大学文化建设也只限于高校的管理工作者探讨,在学术层面上两不搭界。笔者试图在传播受众学和教育管理学的交叉地带建构研究对象,诚实地说,这是一种研究角度、研究思路的创新,但显然还只是一种浅层的、直觉的、逻辑的、定性的描述。

  因此,论题的提出只是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一个起点。笔者相信社会研究方法上的一个重要理念:任何一个理论或论点,必须有逻辑和实证两方面的支持。⒁所以,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发展路径的下一步应是展开深入的、科学的、实证的、定量的研究,选择具有重要性、迫切性的问题作客观科学的描述、分析及预测,用切合实际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和符合国情的理论依据,推出强有力的能够引起高校管理者重视的论点和对策。惟有如此,媒介素养教育才能进入高教管理高层的视野,才有如同高校现行的“两课”教育一般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可能性,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的启动推广以及在中小学或更大范围的公民教育中的普及实施才能实现。

  总之,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又对社会文化发生反作用。媒介素养教育是现代媒介社会中应该普及展开的公民素质教育,在大学启动推广,是一现实可行又功效显著的战略,对营造适宜的媒介生态环境、推动我国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传播学界的认真讨论。

  参考文献:

  ⑴张志安、沈国麟《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新闻记者》2004年第5期

  ⑵参见林爱兵、王希华《面对当代受众:媒体的素养教育》,科学网http://www.sciencetimes.com.cn/col116/col154/article.htm1?id=306582004-01-12

  ⑶顾秉林《明确方向、共同研究、创新发展》,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school/2003-10/30/content_1151579.htm2003-10-30

  ⑷谢和平《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与川大精神》,《光明日报》2004年1月23日

  ⑸谢和平《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与川大精神》,《光明日报》2004年1月23日

  ⑹参见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月版

  ⑺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98页

  ⑻谢和平《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与川大精神》,《光明日报》2004年1月23日

  ⑼张志安、沈国麟《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新闻记者》2004年第5期

  ⑽林爱兵、王希华《面对当代受众:媒体的素养教育》,科学网http://www.sciencetimes.com.cn/col116/col154/article.htm1?id=306582004-01-12

  ⑾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20021118/3072318.shtml2002-11-18

  ⑿参见吴翠珍《媒体教育不教什么?》,台湾《人本教育札记》2002年10月号

  ⒀林爱兵、王希华《面对当代受众:媒体的素养教育》,科学网http://www.sciencetimes.com.cn/col116/col154/article.htm1?id=306582004-01-12

  ⒁参见吴鲁平《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版第2页

  作者冯恩大: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文化传播系副教授

  电邮:fengenda@tom.com

  邮编:250014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27号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