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该对“虚假时评”负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09:01 人民网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李嘉全

  最近,有不少的作者对一些时评家就虚假新闻一事表示关注和强烈的愤慨。对这些时评作者“制假贩假”问题予以谴责和评论,大有“伐之死地而后快”之势。笔者在持赞同态度的同时,也不得不为时评家们说几句公道话。

  “时评”,顾名思义就是针对新闻事实、事件等新近发生的现象发表言论,加以评论,是近些年来新闻评论出现的一种新的文体,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出现的一种体裁,有新闻时评、经济时评、国际时评、法学时评、教育时评等多种。很多媒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各大媒体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都开设了时评专版或时评栏目,展示自我特色,吸引受众目光。正因为时评具有时效性的特点,新闻媒体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发出自己的声音”,显示自我优势。

  不过,由于时评所依据的新闻事实来源于新闻媒体刊载的新闻报道,如果新闻媒体所报道的事实是假的,不仅会影响时评的真实性,而影响更大的应该是刊发虚假新闻的媒体。从承担责任的角度上看,时评作者固然应该承担责任,但笔者以为,承担最大责任的应该是刊发虚假新闻的新闻媒体,对时评作者“口诛笔伐”是有失公允的。作为时评作者只是就事论事,来源于新闻事实而又深化于新闻报道,加深读者或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认识,从而实现舆论监督的目的。这就要求,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可信、不是假新闻,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新闻媒体包括中央级的一些新闻媒体都时不时刊出一两篇虚假新闻,过一段时间再加以更正。这不,在几家时评人经常聚会的网站上,正当一些时评人为央视处理俄罗斯人质事件“有奖竞猜”,而感慨“时评的力量”时,又爆出“央视付费频道推迟两月收费”是个假新闻的丑闻。近来,有消息称,中国在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至少派出10万名各级官员到英国进修培训,占出国培训干部总人数的三分一,许多读者对此发表措辞激烈的批评。《法制晚报》记者多方核实,发现这则消息不实。另一条消息是说,重庆市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宗海贪污受贿900万元,在澳门豪赌2个亿被有关部门审查。可是不久就听说此新闻是南方某媒体编辑“嫁接”的结果,事实是原来张宗海贪污受贿300多万元,澳门豪赌一事纯属子虚乌有。另一个是关于中国近年来外逃贪官及其卷走资金数额的报道。有的称外逃贪官500人,有的称8000人;有的称外逃资金50亿,有的称500亿。版本之多,出入之大,令我惊诧。虽然我不能说所有报道都是不真实的,但我可以断定绝大多数报道是虚假的,因为事实只有一个。

  还有一个报道,就是原北京市交通局副局长及首都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毕玉玺涉嫌违法犯罪的事。有媒体称办案人员从毕玉玺住处抄出现金1000万元,而且毕玉玺对办案人员说贪污受贿6000万元只是收点“喝茶钱”。接着,就有新闻评论员在网上连续发表文章,对毕玉玺的这两个“行为”大加评论,义愤之情,溢于言表。这两条消息初看起来很刺激,经致电求证有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纯属编造。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女排主教练陈忠和拒绝接受某房地产商捐赠的一套价值一百万元的豪华别墅,马上有时评家对此大嘉褒奖,认为这“表现了陈忠和的人格尊严”。可惜很快就有报道指出“陈忠和笑纳百万公寓”,所谓拒奖一说纯属子虚乌有。而9月13日北京某报报道《北京孔庙将立高考状元碑收录历届省级状元名单》,消息出来后各大网站纷纷予以转载,一时成为焦点新闻。可就在第二天,各大报章上的评论文章纷纷亮相时,媒体最新消息称“根本没有这回事”。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告诉记者,这则报道纯属无稽之谈,孔庙工作人员称“我们不知道有这事”,原来这只是安定门街道的“一个小设想”,离实施还差得很远呢。

  以上这些“真假”新闻都是见诸于各级媒体包括中央级各类媒体的,都是能吸引住读者和受众的眼球的,而“时评家”不管是出于正义感、责任感也好,还是出于功利心或者扬名立万也罢,只是针对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进行了“评论”而已。实事求是地讲,把板子全打在时评家身上是不公平的。出现这种现象,应负首要责任的是发布虚假新闻的媒体。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某些媒体为了吸引读者,不能恪守职业道德,不惜制造、发布一些未经证实但却颇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消息,以期达到轰动效果,提高媒体知名度,这些有着“轰动效应”的消息必然对包括时评家在内的广大读者形成误导。如果说要负责任的话,时评家也只能对自己的评论文字负责,却无法对来源于新闻媒体的新闻由头负责,其实,最应该负责任的应该是刊登虚假新闻的媒体。

  虚假新闻诱来“虚假时评”(笔者姑妄称之),“虚假时评”又为虚假新闻推波助澜,加快了虚假新闻的传播速度,严重伤害了读者和受众的感情,这是“时评”的尴尬,也是新闻媒体的尴尬。不过,“时评”形成的尴尬局面固然与“时评家”们的素质有关,但最重要的是与时评文章要求的时效性有关。时评编辑一般都强调时评的时效性,有的更是明确指出,评论的最好是当日新闻,超过24小时的一般不予考虑。在这种背景下,时评家们也顾不上留心鉴别新闻的真假,更不会有耐心等待后续报道,都争着在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正是这种时效性要求造成了时评的肤浅、浮躁、含金量低以及上面所说的尴尬局面出现。而新闻媒体的尴尬则是其自身的声誉受损,由于新闻从业人员(编辑、记者)的自律不严,而导致了虚假新闻的出现,继而也制造出了“尴尬的时评”,成为新闻界中一对“尴尬的孪生兄弟”。

  时评,是一种新鲜事物,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彻底杜绝“虚假时评”的出现,一方面我们的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要严格遵守新闻法律法规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自律,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从源头上遏制“虚假时评”的出现。同时,我们的时评编辑们也应放宽对时评时效方面的要求,别搞“哗众取宠”之文。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的时评作者们(包括我自己)时刻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和使命感,时刻自醒、自警、自励、慎独,多些进取意识,少些功利主义;多些实事求是,少些妄自菲薄,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精品文章,在平凡中展示当代时评家们真我的风采。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