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鞋”惊醒广东鞋商 专家支招中国鞋闯世界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5日15:28 新华网 |
中新网10月14日电据羊城晚报报道,西班牙“烧鞋风波”不仅惊动了温州鞋商,也震动了制鞋大省广东的造鞋企业,不少企业纷纷思考:在国际贸易博弈中,广东鞋业应当如何自处。 国际竞争要“留余” 据业内人士介绍,惠州制鞋业发展要略早于温州,从1981年广东惠东县黄埠镇出现第一家作坊式鞋厂后,惠东鞋业发展迅猛,短短数年间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群,区内制鞋和相关企业达2000多家,当时,大批温州人到惠东学习。 尽管惠东没有在欧洲开店,但惠州鞋业进入国际市场由来已久,每年国际上的几大鞋展,惠东都有数十家企业参展,每年有上亿双鞋出口到俄罗斯、英、法等国家。 惠州鞋业商会会长林友慎认为,近年来一些企业深信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林宁愿称其为“世界车间”)并沾沾自喜,在国际竞争中,以“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原则打拼,然而,在国际贸易中,除了遵循竞争的原则外,还要知道“留余”。 他认为,“留余”的提法是古时河南一位与沈万三齐名的商人“康百万”的家训,这位当时中国最有钱的人富了十二代,他治家和营商的宗旨是,做人和商业竞争都要给对方留有余地。 欧美的跨国企业,半个世纪前就已认定,向海外扩张的策略,必须与当地民情及文化相融合。一些大企业还聘请学者和市场行销专家为顾问,以确保产品和企业的形象不至于冒犯当地的民俗和文化。 而中国市场经济不过20多年时间,“中国制造”要成功走向世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国鞋要克服品牌缺失 专家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目前制鞋业产量占世界的53%,鞋类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60%。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制鞋大国。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国内鞋业目前还没有催生出一个国际性的品牌,大都通过贴牌、低价进入国际市场。 专家指出,目前,制约鞋业发展主要问题是我国出口鞋类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低价竞销现象严重,这也是造成出口鞋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 另外,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少,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国外。 此外,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同一类产品出口量太大,我国鞋类市场多年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而对非洲市场、南美市场、中亚市场多元化开发还远远不够,以致造成国外反倾销指控频繁,对我国鞋类出口影响很大。 西班牙的烧鞋事件显示,广东企业若要在海外扩展市场,不能单以成本低为作为竞争条件,而应努力建立企业和品牌的公关形象。 鞋业要走出压价“怪圈” 实际上,近年来,业界对创出自己的鞋类国际知名品牌愿望迫切。专家认为,制鞋业必须强化行业自律,从竞相压价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同时,应集中推销中档以上的中国鞋类产品,让国外消费者逐步了解中国的品牌,创出中国的中高档鞋品牌。(彭纪宁)(来源:中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