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国九条”不能忽略私募基金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6日09:56 人民网 |
官建益 私募基金始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然而在此轮关系到资本市场命运的大决战中,充当主力的不是长期受到政策呵护的基金和券商资金,以私募基金为核心的民间资金担当了“救市”的急先锋和绝对主力。这些经常受到政策挤压的资金不能不让我们再次审视它们的作用,尤其是积极作用。 市场人士坦言,私募基金是在市场发展的血雨腥风中顽强生长起来的,尽管存在着欺诈,存在着诸多的不规范,而且私募基金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终是躲躲闪闪,处于“地下”工作状态。但是,一直处于“地下”状态的私募基金性质的机构日益增多,它们完全是由市场需求而自发“成长”起来的,其顽强的生命力令人侧目。 由于缺少相关法律的支撑,这些私募基金为安全计长期以各类改头换面的形式存在。去年11月,《投资基金法》的几次修改,曾经让这批资金对自己的合法身份寄予希望。但是去年11月出台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在今年2月执行以后,并没有给私募基金带来身份上的变化,而且这种变相收编的模式,既不被券商接受,同时也不被私募基金接受。 王连洲表示,对于数额巨大的“地下基金”,应采取疏导的办法,使之在法律的框架下得以规范。在起草《投资基金法》的过程中,已充分考虑到了中国几千亿元“地下基金”的现实存在。但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现状,“地下基金”不等于就是私募基金。但不管怎么说,应对这部分基金正视其客观存在,并加以正确引导。 夏斌认为私募基金是一国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后必然出现的一个重要的金融服务领域。各国对于私募基金是通过一定的法律明确予以约束的内容。监管的重点一是投资者的实力要求,二是信息传播的一定限制。从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角度而言,这样一种集合投资是市场经济发展深入的一种重要金融服务领域,其趋势是无法阻挡的,只能对其加以正确引导。 但按照我们现有的法律,私募基金很多行为是违规的。一方面,目前对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在工商局领取执照的业务范围内没有代客理财。另一方面,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私募基金可以做恶庄,也可以通过股票的抵押贷款,不断从银行套取资金,因此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加快立法、加强引导已刻不容缓,多数私募基金欢迎这样的立法和引导。 缺乏合规身份的私募基金对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的中小投资者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部分私募基金灵活的操作手法和成功的运作水平为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中小投资者普遍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及有效手段。即使有自我保护意识,当其权益遭到损害时,组成联合集体与损害者抗衡,但也会由于其是分散的个体组合,因缺乏诸如有效的组织者、专业知识以及联合成本过高等原因而导致无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借鉴海外私募基金的运作,是沪深股市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内容。海外私募基金的销售与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的。海外私募主要以风险投资或创业投资基金为主,具有高成长性或属高科技产业,风险高回报高。海外私募基金的操作非常市场化,管理人以其实力招徕客户,并能自负盈亏。在过去10年中有8年(仅1995年和1998年例外)私募基金之一的对冲基金的回报率超过了美国股票市场上共同基金的平均投资回报率。 国内的私募基金经过多年的演变,在各个方面正趋于成熟,它们对市场、政策、技术的把握都有长足的进步,这在本次的行情中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现在要做的是,对其进行规范,给予相应的政策,享受公平的待遇。这对于培养多元化的投资理念、防止市场同一化风险、推动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在引进长期合规资金的国九条政策中,不应该忽略庞大的私募基金的引入。 《国际金融报》 (2004年10月15日 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