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少年犯罪频起令人吃惊 专家求解"城市之痛"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6日14:18 人民网 |
中新社记者 沈嘉 北京警方昨日披露,被其捣毁的一个五人抢劫团伙中,策划并实施犯罪的嫌疑主犯为一年仅十五岁的少年。就在一月前,北京一十五岁少年因涉嫌八起针对年轻单身女性实施抢劫强奸而遭批捕。 此前,长春、江苏等地也曾传来类似消息。今年三月,长春抓获一跨省抢劫杀人作案十余起的少年团伙。四名未成年人中,最大者十七岁,最小者十五岁。 据相关报道,几起案件的侦办人员均对发现嫌犯如此年轻表示吃惊。案情披露后也在各地引起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注。 近年,来自各地司法界及学界的数据支持了中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犯罪率上升的特征。虽然突发恶性个案只能引起公众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一时注意。但学界专家及政府官员对这一问题的严重及紧迫性已有共识。 在今年九月先后举办的“北京妇女发展、儿童成长论坛”与第十七届国际刑法学大会上,来自司法界、法学界、教育界的各界人士均把青少年犯罪视为当前须严重关切的重要社会问题。 经多方了解,犯罪低龄化、手段暴力化、方式团伙化被视为当前北京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趋势。来自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的报告表明,青少年犯罪还呈以侵犯财产居多、被教唆胁迫多及违法行为涉及领域趋广的特点。 此外,在校学生犯罪增加、女性犯罪人数明显增多,以及犯罪者以初犯、偶犯、无业、外埠的未成年人居多,侵犯对象一般为弱势群体等特点也被一些地区司法界人士提及。 据法律界专家介绍,逐渐凸显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究其原因可从个人心理、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因素分析。除未成年人自身因素外,不理想的家庭环境,例如家庭的破裂、父母的不良恶习、盲目溺爱或疏于管教、过于严厉的家教或贫困等,往往是引发其犯罪的直接原因。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则因应试教育,缺乏适当的心理辅导,缺乏必要的性教育加大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危险性。对后进生的偏见或疏于督导也增高其发生犯罪的概率。 此外,社会因素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同样深远。社会文化的转型和多元化都是导致其犯罪的思想根源。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分化明显等易导致未成年人心理失衡。不良的社区环境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赵建忠提出,家庭因素应被视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首要环节。学校教育与之相比则更易规范见效。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预防的难度远大于家庭和学校教育,但社会预防的意义也在于此,否则家庭和学校环境的相对纯净仍无法抵御社会大环境的浸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