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徽杭高速 黄山圆梦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02:34 人民网-华东新闻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本报记者 孙小静

  两名儿童对新开通的徽杭高速公路(安徽段)充满好奇。

  刘兵生 项彦菊 摄

  今天,徽杭高速公路(安徽段)正式竣工通车。作为黄山市首条高速公路,它将在黄山乃至更广的区域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条路明显改善了黄山的交通“瓶颈”,拉近了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目前,黄山正在与上海及江苏、浙江的部分城市加强对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步伐

  自10月1日徽杭高速公路(安徽段)试通车以来,余贤杰驾着奥迪车往返于黄山、杭州两地,感觉比过去舒适、自在又快捷多了。

  余贤杰是杭州企业在黄山投资的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总,说起路,至今他仍记得两年前的那场尴尬。当时公司在黄山市举行签约仪式,20多位杭州企业的老总开车赶去祝贺。谁知,车进安徽境内的204省道后,一路颠簸,那些高级轿车开始“受伤”,不少车的底盘都被刮了。回到杭州后,大部分轿车都进了维修厂进行维修保养。

  “从那次以后,公司赶紧买了一辆越野车,凡是杭州来客,就让他们驾车开到昱岭关,再由我们的越野车接过来。”昱岭关正是杭州与黄山的交界地。或者,宁可往北绕道浙江湖州、安徽宣城,也不轻易走204省道。

  “现在,再不用这样费劲了。”说起年底徽杭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杭州到黄山只要两个多小时即可抵达,余贤杰面露喜色:回杭州母公司汇报工作情况,交通成本又可下降了,“真是多亏了这条徽杭高速”。

  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燃气股份与黄山合作创大业

  徽杭高速公路的开通,将给黄山带来什么?除了可以预期的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有黄山人观念的进一步更新,对开发开放的进一步追求,对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精神的进一步弘扬。

  地处皖浙闽赣四省交界处的黄山市,连接东部沿海地区的只有一条204省道。这条路始建于1928年,上世纪30年代初完工,70多年来仅对路面作了多次翻修,线形几乎没变。道路依山而建,坡陡、弯多、弯急,沿线村镇密集,路通而不畅。记者坐车驶入,只觉一路车跳,会车时大家都得放慢速度,勉强擦肩而过。在昱岭关附近,还看到一辆上海牌照的大客车与前车相撞。“弯道太急,没防备。”从黄山旅游而归的乘客纷纷指责路况太差。

  建一条东去的通衢大道,是黄山几代人的梦想,但这个梦想一直被阻挡在昱岭关内。

  上世纪90年代初,黄山市开始酝酿建设这条大道,这对于地处皖南山区、经济总量不大的黄山来说太难了。但是,黄山市决心已定,多方工作,终于在1996年7月确定建高速公路,1998年获国家计委批准立项。没有资金,国家计委允许黄山市就此项目对外招商。黄山的同志介绍说,“谈了多少家,都记不得了,都因为建设难度大、配套资金少等原因泡了汤。”

  然而,面对困难,黄山市并不动摇。1997年初,该市建设防洪项目率水河大桥,将其列入未来徽杭高速的组成部分。此后,又陆续开工了一些项目,但运作并不顺利。

  这时,人民日报社下属企业进入了黄山市的视线,有缘人一拍即合。2001年12月,由人民日报社下属企业控股的海南民生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黄山市徽杭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以“六四开”的形式共同出资,组建黄山长江徽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黄山市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安徽省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省重点建设工程———徽杭高速公路(安徽段),终于由此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这条高速公路设计时速80公里,四车道、全封闭、全立交,投资概算为19.3亿元,实际投资约22亿元。

  “高速公路地质百科全书”———科技力量提供建设范例

  徽杭高速公路全线约240公里,其中安徽段81公里多,约占13。然而,就是这短短的81公里路,让建设者们大费周章。

  徽杭高速公路(安徽段)地处皖南山区腹地,属山岭重丘区,路从黄山伸出不多久,就开始往上爬,终点的昱岭关海拔500多米,且大部分区域都在“两山夹一谷”中。由于地形条件特别复杂,因而项目被业内专家认为是“高速公路地质百科全书”,建设难度极大。

  “难度有六。”黄山长江徽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吕增基掰着指头一一列举:有个断裂带与道路并行60公里,山体岩石风化、破碎严重,滑坡等地质灾害多,有山却无合用的石头,土石方缺乏堆放地,工程量大。“我们要建特大桥4座、大桥26座、中小桥65座,隧道11座,涵洞、通道346道;路基填挖土石方1780万立方米;路堑挖方边坡178处,其中50米以上的78处;还有隔离栅、波形钢板护栏等。”

  前两天,记者坐车行驶在徽杭高速公路(安徽段)上,一路上只觉得路平如镜、景美如画。不过,随着同车人的指点,记者很快被“镇”住了。

  小南海大桥,全长1012米,底下流淌着新安江。“这里的设计原不是这样的。”黄山长江徽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同志指着对面的山坡说,最初这里是“半路半桥”型,一半路基顺山体半填半挖,一半路基在山脚下新安江上架桥。但是,通过遥感影像资料和现场实地勘察发现,这里是一滑坡群。最后经专家论证,修改原方案,在新安江上修建两座特大桥,虽然“两跨新安江,绕线1公里多,增加投资7000多万元”,但道路安全得到了保证。

  车行至朱村附近,记者看到高速公路旁的边坡有些不同,且多了21个大型方柱,有4米高。“这是防滑桩。”原来又遇一个滑坡群。这里处于新安江干流凹岸一侧,河流在坡脚下长期冲刷,形成临空面,已多处发生崩塌。然而,由于受线位资源的限制,徽杭高速公路只能从这里过,别无选择。为此,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被邀请至此,进行专题论证。答案出来了:削坡,清除已风化、破碎的滑坡体残积物;下边坡设164根围护桩,桩间用厚25厘米钢筋砼挡板围护,防止江水冲刷、侵蚀河岸引起滑塌;上边坡做抗滑桩、浆砌片石挡土墙“固脚”,用锚索、锚杆框架梁“束腰”。由于抗滑桩、围护桩、框架梁等都是打入山体,互相加固,因此被建设者形象地称为“纳鞋底”。就这样,在投入资金2000万元,耗用了8300立方米砼、421吨钢筋、58吨钢材、90.25吨钢绞线之后,朱村滑坡体被根治了。

  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需要35万立方米碎石。黄山长江徽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选了6个矿点,将所采矿石带到北京检验,结果仅两个矿点的石头符合要求。采点少、当地加工能力弱,而沥青混凝土路面所需碎石有5种不同规格,并要保证级配到位。吕增基说,为采集合格的35万立方米碎石,整整耗费了一年半时间。

  建设中,还传出不少佳话:如鸡母山工地发现恐龙化石、公路为数百年古树绕道等。无论对硬骨头工程,还是环境生态,建设者们都一丝不苟。9月底,这条高速公路交工验收时,被评为“整体工程质量优良”。

  作为安徽第一条山区高速公路,徽杭高速的建成,无疑为该省今后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区域合作效应显现

  都说杭州是人间天堂,黄山是人间仙境,作为连接两地的最短通道,徽杭高速将天堂与仙境牵于一线,一条新型旅游路线浮出水面。借着徽杭高速(安徽段)试通车的东风,“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在黄山召开。第二次相聚的16个城市发现,徽杭高速公路的开通,将使上海到黄山的车程缩短至4小时,于是,打造一条“上海名城—杭州名湖—黄山名山”的国际级黄金旅游线路,成为共识。徽杭高速公路的开通,不仅使长三角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而且标志着上海、杭州、上饶、黄山、合肥、南京、苏州的大旅游经济圈即将形成。

  作为徽文化的发祥地,并拥有黄山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皖南古村落文化遗产的黄山市,因着一条高速公路,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正跃入越来越多人的眼帘。

  “国庆长假期间,进出这儿的小车,70%以上为沪浙牌照,都是来旅游的。”高速公路屯溪站收费口的丁爱华说。黄山学院有一项预测:徽杭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黄山将可吸引杭州30%的游客接待量,即一年600万人次,而去年一年黄山仅接待游客620万人次。安徽打造“两山一湖(九华山、黄山、太平湖)”的旅游发展战略,也因此加快了步伐。

  以旅游为先导,黄山意在整个融入浙江经济带及长三角经济圈。徽杭高速明显改善了黄山的交通“瓶颈”现象,拉近了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目前,黄山正在与上海的部分区及江苏、浙江的部分城市加强对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展开全面合作。与浙江一岭之隔的黄山歙县竹铺乡党委书记潘吉庆告诉记者,今年3月以来,不少浙商前来洽谈合作。而整个黄山市今年已引资26亿元,超出去年全年20亿元的数字,其中约70%来自长三角城市。黄山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不仅为安徽省公路网“三纵四横七连”添了第四横,还使国家区域干线杭兰高速又建成一段。

  黄山市又有了新目标:“目前,黄山市还有一些高速公路在建或进入了前期工作。未来10年,黄山将有6条高速公路通过,从而成为一个连接皖浙闽赣四省的枢纽地区。”吕增基介绍说。由此,黄山不仅对自身,对皖南、赣北、浙西山区融入长三角,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报黄山10月17日电)

  《华东新闻》 (2004年10月18日 第一版)

  徽杭高速公路走向示意图

  陆志新 许春燕 绘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