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采访遇到新课题(华东时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02:34 人民网-华东新闻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政府部门需要规范接受新闻采访的流程,但规范的目的不是为了封锁消息,不是推诿责任,这是否需要更具约束力的制度来加以保证?而媒体如何进一步规范自己的采访行为,如何与被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都是新闻实践中需要探索的新课题

  上周,笔者与同事到某市政府部门采访,事先与该部门的相关处室联系过并获首肯。抵埠之后,他们先把我们带到该部门办公室,说采访由办公室负责。办公室负责人说,要得到市政府新闻办通知才能安排采访。经过一番协调,我们干等了一个小时后,得到办公室负责人的答复是:要采访的处室负责人到北京出差了……

  类似的采访经历,以前也曾听同行谈起,感觉很是不解。政府部门逐步规范新闻采访接待工作,有些已形成一套流程。按说这是好事,可避免同一信息从不同渠道流出而失实。但结果让不少新闻同行感到不快,因为采访由此变得复杂甚至艰难。

  有人说,人家按规程办事,有什么好指摘的。话是不错,可能否真正按规程办事却另当别论。比如,有一次,笔者也是采访一个政府部门,对方要我传一份正式采访函过去,结果却“泥牛入海”。一个多月中打了多次电话追问,最后对方说采访函找不到了。既然有制度,相信应该对接待采访的态度、联系的时限等都有规定,不会允许拖了一个月也没有说法,也不会允许明知受访对象不在还让记者绕大圈子。

  前不久,江苏某市专门出台规定,不允许新闻发言人说“无可奉告”。不管是批评报道还是表扬报道,都是为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哪些是应该让公众知道的,哪些是必须曝光的,这需要媒体从宣传纪律的角度,从新闻价值等方面进行判断,而不是受访对象自己定的。

  还有人说,人家根本就不要你宣传,不管好事还是坏事。但是,要不要宣传报道,这也不是受访者自己说了算的,大言之,是媒体根据一个时期的宣传任务决定的;小言之,是媒体根据新闻本身的价值以及媒体本身的定位等诸多方面决定的,总之,那种“以我为主”的思路欠妥。

  当然,对于采访难的问题,除了抱怨之外,也需要作一些理性分析。比如,有些部门为什么对记者产生“防范”心理?这大概不是天然的,其中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固然,对于批评报道,拒绝记者是出于某种本能,很难要求他们敞开大门欢迎来做批评报道。但对于常规报道,为什么有些部门同样缺乏热情,甚至退避三舍呢?这固然与他们自己的想法有关,但媒体本身也有需要总结的地方。有关部门之所以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说不如不说,一个原因是对媒体缺乏信心,万一报道时把事情说歪了,谁也不愿承担这样的责任。

  政府部门需要规范接受新闻采访的流程,但规范的目的不是为了封锁消息,不是推诿责任,这是否需要更具约束力的制度来加以保证?而媒体如何进一步规范自己的采访行为,如何与被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都是新闻实践中需要探索的新课题。

  《华东新闻》 (2004年10月18日 第二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