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我国大学生生态保护意识喜忧参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04:2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讯日前公布的一项“大学生生态保护意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显著增强,但在一些知识性、常识性的问题上还有所欠缺。对他们进行生态保护的教育和引导,还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已具有基本的生态保护意识。比如97.5%学生否定了“生态系统破坏后可以恢复,因此不用过于担心发展会导致生态破坏”的说法。但对于生物多样性包括什么等较专业的知识,只有34.4%的人做出了正确的回答。

  对于人类与自然生物之间的关系,86.9%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人类对生态的影响下,生物的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倍以上,这说明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当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破坏有着清醒的认识。

  部分大学生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了主动意识:56.4%的大学生表示,他们从来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也会主动劝告他人不购买这些制品;50.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不吃野生动物,但不能阻止别人不吃。这说明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即对自身行为的约束较严,而对他人破坏野生动物的行为,还不能完全做到主动去劝说或阻止。

  北京林业大学绿色传播中心的专家认为,这一调查结果客观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的现状。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倡导生态保护的生力军,在面向社会普及生态知识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努力。不但自身的生态保护素质大为提高,也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学生生态保护意识淡薄,生态保护知识掌握不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生态保护教育的失衡。在我国,大中小学校都未将生态保护列为专门的课程。虽然一些课程中有所涉及,但不够系统和全面。社会媒体对生态保护传播的力度不够。社会媒体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呈现出季节性的特点,一些社会媒体的绿色报道较少,系统、全面的介绍生态保护知识的媒体尚不多见;大学生的生态保护活动不深入。一些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教育持久力不够。

  专家认为,要加强对大学生生态保护活动的引导,使之成为大学生们自我教育、带动社会的有效行为。

  (铁铮)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10月18日 第六版)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