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污染的环保官员 浏阳市环保局腐败窝案警示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09:13 新华网 |
据《三湘都市报》10月18日报道一个仅有40来人的县级市环保局,竟被当地检察机关挖出以该局局长为首的6名贪贿“蛀虫”;涉案人员占该单位总人数七分之一,涉案金额140余万元。素被戏称为“清水衙门”的该市环保系统,一时几近瘫痪。 2004年7月12至9月16日,浏阳市人民法院分别对该市原环保局局长袁念收夫妇等5案6人依法做出一审判决,其中袁念收与该局原管理科科长、被告人盛建国2人被处有期徒刑10年;该局原自然生态科科长罗业武被处有期徒刑5年;其余包括该市新世纪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该局下属单位)副经理徐秋桃、该局自然生态科继任科长孔力勇及袁念收妻子李桂华在内的3名被告人分别被处2至3年不等的缓刑。同时涉及此案的该局纪检组长彭满湘,也已由浏阳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是什么原因,令这些本应守护青山绿水的公仆们,丧失了对自己灵魂的守护,相继沦为“孔方兄”的奴仆? 反贪局盯上“罢官局长” 2003年4月,中共浏阳市纪委根据群众大量举报,正式决定对原浏阳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现任该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兼该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袁念收实行“两规”。 审查中,袁陆续交待了一些其任该市房产局局长期间,借工作调动、土地转让之机,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财物的事实。据此,浏阳市纪委在审查结案后,建议当地党委和政府对袁作出撤消其现任环保局局长职务并开除其党籍的纪律处分决定。 此时,另一双警惕的目光也在注视着袁念收。 原来,早在袁被纪委“双规”之前,浏阳市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就根据举报,将袁列为初查对象之一。袁被罢官后,当地群众对袁的举报反而有增无减,特别是针对袁在任环保局长期间仍“贿绩不断”,尚有重大经济问题未作交待。有的举报材料甚至直接投送到长沙市与湖南省两个上级检察机关。 2003年12月23日,浏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彭建华根据这宗省院督办、市院交办的涉贿案件线索,对仍在该市环保局污水工程指挥部工作的袁念收,果断作出了以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的决定。为防止袁闻风外逃,立案当天,刚从温州出差飞返长沙的袁念收,即被该院反贪局截获于黄花机场出站口。 再度“落网”的袁念收,似乎有了临阵不惊的反侦查经验,与办案人员周旋起来。 对此,该院主管反贪的副检察长胡昌明早已成竹在胸:同时对涉嫌替夫收受贿赂的袁妻李桂华并案侦查,并对夫妻二人异地关押、同步审讯。 此招果然厉害!袁念收的受贿历程中,有9笔贿赂共计人民币5万余元、美金1万元是自己这个“贪内助”经手收下。“后院起火”的袁念收经过几个回合的“挣扎”,终于松口了。 出身于干部家庭的袁念收,与那些赌色俱全的贪官有所不同。袁虽任领导职务多年,但他一不涉赌、二无绯闻,与其妻感情甚好,在名牌大学读书的女儿更是这个和睦家庭的“掌上明珠”。浏阳市检察院反贪局办案人员,向笔者透露了他们与袁念收在审讯中一段“推心置腹”的交谈。 据袁说,他原来在当地政界因工作能力较强,仕途也一直较顺,因而在廉洁自律方面对自己一直“把持得住”。后来,眼看自己因年届四十,升迁无望,且在平级调任该市房产局局长之后,外出交往活动中,看到别的私营企业老板大把花钱,内心颇不平衡,便开始放松了对自己的廉洁要求。他由第一次收下几百元“红包”而忐忑不安,逐渐发展到其在兼任该市污水处理厂工程指挥部负责人期间,在家中“心安理得”地一次收下投标方人民币10万元现金。用他自己的话说“人家不送礼我就感到没面子,送少了就是看不起我。” 于是,短短8年间,袁念收夫妇二人便大肆收受人民币现金及高级摄像机共折合价值23.3万余元、美金10000元、港币8000元的个人受贿记录。 “环评费”击倒三科长 就在浏阳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对袁念收夫妇受贿案立案侦查的同时,这位“当家老大”在审讯中的几句侃侃而谈,使得隐于该局多年的另一个“腐败黑洞”开始显山露水。 原来,在常人看来如“清水衙门”般的浏阳市环保部门,还有一条“不足为外人道”的财源:“环境影响评估费”(以下简称“环评费”)返还部分。 按有关规定,凡征地建设项目报建之前,必须取得具备相应资质的“环评”单位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才能跨入报建准入的“门槛”。浏阳市环保局并不具备“环评”资质,当地所有报建项目需到长沙市具备“环评”资质的单位办理该手续。从1998年开始,浏阳市环保局以“环境科学学会”的名义,经与具备“环评”资质的单位协商,充当起这个“掮客”的角色。 按该局与对方的协议规定,一般建设项目,“环评”单位按“环评费”的35%作为“协作费”返还给浏阳市环保局;对那些污染较小的建设项目,则由浏阳市环保局以“环评”机构的名义直接下发《环评报告》,由此收取的“环评费”80%归局里所有。由于这条“财路”系浏阳市环保局自行“创收开发”,故上述费用自然进入该局账外“小金库”,由该局管理科和自然生态科负责人共同掌握。 据浏阳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顺藤摸瓜”立案侦查发现:该局原管理科科长盛建国从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先后18次伙同该局自然生态科前后两任科长也即被告人罗业武、孔力勇,在为本局代收并保管上述“协作费”和“环评费”过程中,采取收款不入账和截留私分等手段,共贪污侵吞上述公款142840元。其中,罗业武共贪污侵吞79600元,个人实得39800元;孔力勇共贪污侵吞65440元,个人实得32220元。 2003年3、4月间,浏阳市工业品综合大市场要做“环评”。盛建国便联系了有“环评”资质的长沙市某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接该项目。双方议定“环评费”16800元,二八分成。同年4月23日,该公司与工业品综合大市场的开发商签订“环评”合同后,当天开发商即付给该公司“环评费”16800元。该公司负责人彭某将其中的11000元交到了盛建国手中。盛与该局继任的自然生态科科长孔力勇密谋后,二人各自将5500元收入私囊。 2003年12月,盛建国与被告人、前任自然生态科科长罗业武商量:1998年由该局委托长沙市某环境科研所做的一宗浏阳市工业园“环评”项目,按当初议定35%“协作费”返还金额,该所还欠环保局9000余元未收回。盛、罗二人认为此款事隔多年无人知晓,便相邀到该所追讨回现金6000元。二人在返回途中,就将这笔钱“二一添作五”私分了。 不容忽视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个别具备“环评”资质的单位违规操作,也对发生在该局管理科和自然生态科的贪污窝案,起了推动作用。如个别“环评”资质单位干脆将空白的《环评报告书》交给该局“代劳”,自己则坐收“管理费”。本不具备“环评”资质的浏阳市环保局由此大权在握,盛、罗、孔三人得以更加肆无忌惮,有时甚至自制代收“白条”,或干脆收多开少、不开发票。 “清水衙门”警钟响 发生在浏阳市环保局的这桩腐败“窝案”,虽然正在由法律画上一个句号。但由此而敲响的警钟,却在人们耳边久久萦绕: 近些年来,国家对环保的投入不断加大。以湖南为例,“十五”期间,我省环保投资(不包括生态建设)约需247亿元,《湖南省环境保护“十五”重点工程计划》已确定投资121.6亿元。这意味着我省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度,致力环保建设。 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目前我省各地环保部门管理、监督体制中的各种“真空”,却成了诱发经济犯罪的“温床”。一如发生在浏阳市环保局的这宗“窝案”,人们不难看到:局长袁念收“贪戒”一开,自然有众多工程投标方争相“纳贡”;本来是为了给建设项目设置“环保门槛”的行政手段,却成了盛、罗、孔3名科长的“摇钱树”。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面临众多相继开工的环保工程,环保部门中个别意志薄弱者的灵魂难免被“污染”,将成为必然的无情现实。 所幸的是,像浏阳市人民检察院一样,我省各地检察机关已经敏锐地把握住了“经济发展,环保先行”的时代脉搏,超前地捕捉到了这个反贪工作的新动向,在三湘环保系统敲响了预防职务犯罪的警钟!(编辑赵宇)(来源:三湘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