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对步行进京除厌学病的反思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11:29 人民网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王毅

  李钊和李雪萌是两名学生,他们因对原学校不满,曾和老师发生口角。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相继离开课堂。河北原动力成长教育研究服务中心老师杜俊鹏受两名孩子家长的委托,为他们制定“寻梦之旅”方案。10月7日,他们从石家庄步行,历时9天,到达北京。通过9天的特殊经历,这两位孩子重新树立了继续学习的信心。(《京华时报》10月16日)

  发生在两名学生身上的事,不过是无数发生在校园中的故事中的一个,但却因步行进京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而富有了一丝传奇色彩。所幸的是,两位一度迷失方向的孩子,在石家庄至北京数百公里的步行旅程中,找到了将学习进行下去的动力。这个新闻到此就结束了,但笔者却觉得有些意犹未尽。在为两位孩子“迷途知返”感到庆幸的同时,笔者心中的一个疑问却挥之不去,久久难以释怀:为什么两个孩子如此厌学,以至于到了非要退学的地步?

  新闻说,两个孩子都与老师发生过冲突,显然这是退学的原因之一,但似乎并非是主要的原因。不过,我倒认为杜老师的那句话:“这两个孩子在学校都是属于个性十分鲜明的学生。”这可以看成是让两位孩子弃学离校的主要原因。

  个性鲜明,却又不愿意盲目从众,这种体现在个体身上的特殊性,让两位孩子感到在学校的学习没有更多的意义,我们不妨听听李钊的心声:“学到的东西80%在现实生活中都没用。”或许这个心声表达得还不够准确,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与倾向性,或许这个心声只是校园中千千万万学生中比较个别的,但有谁去认真地聆听过孩子们的声音?有谁能把涌入孩子们头脑中的一些古怪想法与念头当回事?

  虽然两位孩子的厌学事例并不具备普适性,但何尝不值得我们的学校、家长、社会各界一同进行深刻的反思呢?学校面对孩子们迥异的心灵与开放的思维,显然无所适从、无能为力,这难道不足以说明学校的失职吗?如果学校只是负责向学生们灌输知识的职责,那么我们的教育是否有些太简单、太盲目了?

  如果进一步思考,在两个孩子不得不采取步行进京除厌学病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单向的教育,即对知识的教育远远重于对心灵的启迪,对共性的训练远远重于对个性的开发,在这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中,那些有着鲜明特点与强烈个性的孩子们当然会感到生活压抑,厌学也不过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

  两个孩子是幸运的,因为在更广阔的课堂里,他们通过自由采访的这种开放方式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但笔者却依然有足够的理由为两个孩子的未来感到担忧,如果他们的个性依然鲜明,而学校的教育模式也依旧,那么二者之间因为价值观念上的冲突还是不可避免。如果我们的教育体制依然只注重传授知识,而不注意培育那些年轻心灵,是不是还会有更多的学生生长出与李钊和李雪萌同样的烦恼?这个问题值得所有人去认真思考。来源:《燕赵都市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