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大幅升值不可取 加强汇率弹性改革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17:33 人民网 |
不久前结束的G7会议,在国内激起了串串涟漪,再度引起各界对人民币升值与否的猜测。虽然,官方的态度明确,驳斥了关于升值的传言。但是,考虑到中国未来的贸易平衡和货币平衡,不少专家认为,虽然,人民币单边大幅升值并不可取,但增加汇率弹性的改革必须继续。 毕竟,在国际收支、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等基本面,没有出现较大变化的前提下,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在短期内还难以全部消除。G7会议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协调各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协调各国的汇率政策,以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 虽然,在G7会议期间,财政部长金人庆和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一致表示,中国的汇率改革没有时间表,人民币汇率需要保持稳定。但两位财金高官同时也坦言中国将进一步推进改革,形成更加适应市场供求变化、更为灵活的汇率机制。 升值压力其实正在减弱 最早抛出人民币升值的论调,是在去年的G7会议上,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提出把人民币汇率问题作为一项议题,要求其他国家通过类似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 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人民币升值压力一度达到最高峰,曾经有言论认为中国以低估货币的方式,向全世界倾销商品,从而导致了向全世界“输出通货紧缩”的可怕后果。 现在,中国汇率制度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去年有很大差别。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基本没有出现顺差,中国的贸易收支只有对美国是顺差,对日本等大多数国家都是逆差,相关国家的态度也开始随之发生转变。 在中国汇率问题上,美国现在并没有单一要求人民币升值,而主要是要求中国扩大“汇率弹性”,也就是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扩大汇率变动区间。外界普遍认为,美国本希望此次借G7会议之机,要求中国确立汇率制度改革的时间表。但是,美国财长斯诺在G7上与中国部长对话会后也不得不承认,此次会议没有就中国汇率改革提出时间表,只是希望“越快越好”。 是否应该借机调整汇率 对于升值与否,虽然,官方的态度一以贯之,认为汇率水平需要稳定。可现在,学界的看法却越来越开放。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认为,人民币升值的时机正在成熟。 作出升值时机成熟的判断,何帆是基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正在减弱的现状。他认为,当大家不再关心人民币升值的时候,反而会是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现在,因为美联储已经开始升息,而且预计它还会进一步升息,这对于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好处。事实上部分游资已经开始撤出。 对于汇率应该求稳还是求变,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阶段,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这个时候的经济发展需要保持平稳、持续、均衡,不应轻易采取刺激性的措施。他认为,汇率调整,特别是汇率平价的调整,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例如进出口额、外币资产的价值重估等都会受到影响。 调整国内贸易平衡 相对于汇率水平的变动,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更关注汇率机制的调整。在此前的一次澳——中经贸会上,他表示,汇率机制的调整最有可能发生在人们对此并不太关注的时候。 余永定认为,对汇率问题的不同看法,实际隐含着对今后经济发展战略等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其一,中国必须保持其汇率政策的灵活性。根据公认的经济理论,在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三者之中,只能取其二。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必须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同时,中国已经选择了逐步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的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固化钉住美元的误解显然不行。 另一方面,强调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灵活性,还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相关。在过去20多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出口和FDI驱动型。这种战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给今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名义汇率长期不变,实际汇率的变动可能导致汇率的错位,并进而导致国际收支失衡和货币危机,或资源的错误配置。中国必须做出抉择,实现向平衡发展战略的过渡。 汇率调整可能的影响 对于是否应该调整人民币汇率,以前传统的观念认为,如果人民币升值,弊端有二:一是将减少贸易顺差,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其二,将会进一步加剧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导致“热钱”流入的加剧,从而冲击国内金融的稳定。对于这种看法,业界现在普遍认为,有其道理却并不尽然。允许人民币有小幅度升值,不会给经济带来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首先,有限升值对贸易层面的影响不大。中国对外贸易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导,出口加工工业产品的主要特点是进口含量高,出口产品在中国的附加值很低,升值导致的出口产品成本上升有限。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经验显示,在升值幅度不大的情况下,中国贸易状况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而且,对于经济增长来说,出现贸易逆差也不一定是坏事,关键在于经济效率。如果贸易逆差是由于高效率驱动的高投资所造成的,只要不失去控制,出现贸易逆差就不但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第二,中国可以有效控制升值预期。国外投资者普遍估计人民币低估20%至30%。除非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发生逆转,否则投资者对升值的预期不会改变。同样,人民币小幅升值也不会加强这种早已存在的预期。即便存在强烈的升值预期,由于还存在资本管制,货币当局仍有许多办法抑制投机资本流入。 何帆认为,汇率的适当变化对中国出口、经济增长、FDI流入甚至物价水平等方面不会带来太大影响。对于贸易来说,一方面会影响到出口的竞争力,另外一方面也会增加进口的购买力。中国的出口55%以上是加工贸易,也许出口价格提高了,但相对而言,进口价格也会下降。特别是对石油而言,更是如此。中国在进口石油的时候,因为美元在贬值,而人民币又是盯着美元的,所以我们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果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的话,买石油就会便宜了。 汇率应该如何调整 对于汇率调整的方式,何帆认为,为了实现人民币升值,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打掉所有对人民币投机的预期,不给投机者以可乘之机。中国政府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一种适当的方式,在能够有效地防止投机资本的情况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解决。相对这种一步到位的调整方式,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可以采取小步慢走的渐进方式,允许人民币小幅升值。现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不是钉住汇率制,更不是固定汇率制,如果面临升值压力,在保证政策预期明朗的前提下,应该主动让人民币升值。但是,对于升值的幅度政府应该加以控制,中央银行酌情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也是理所当然。 但是,毕竟汇率变动牵涉甚大,学界也有慎重的声音时时传出。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就认为,考虑独立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难之间的取舍,就近期内的政策对策而言,应该维持现行的钉住安排。其原因在于,钉住汇率有助于抑制市场投机,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也有助于继续实行相对低估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当前,要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应该运用贸易和资本管制政策的调整,有效治理国际收支巨额顺差。(记者刘振冬) 英《金融时报》:中国实行灵活汇率是时间问题 摘自英国《金融时报》 目前,中国实际上是将人民币汇率钉在1美元兑8.28元人民币的水平上。中国9年来一直维持这个汇率水平,并在1998至1999年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贬值压力,还在过去18个月中经受住了升值压力。 在以上两种情形下,中国的坚定立场都被证明是正确的。通过观察“实际汇率”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即根据中国国内价格水平与其贸易伙伴国的差异,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相应调整。1997年,人民币实际汇率大幅上扬,促使外界呼吁中国政府让人民币贬值。但中国政府毫不动摇,到1999年底,实际汇率已回落至危机前的水平。 同样,人民币实际汇率在2002至2003年间大幅下跌,促使外界呼吁让人民币升值。今年,(由于通货膨胀)人民币实际汇率已开始攀升,到明年年中可能会回升到2002年年初的水平。 因此在中国政府看来,抱怨人民币低估或高估的国外批评人士,只是受了短期涨跌循环的迷惑,而明智的政策制定者会尽力忽视这些短期变动。 对政策制定者来说,关键问题在于汇率机制能否既促进经济增长,又不造成失衡现象,比如大量资本持续流入或流出,或者高通胀或通缩。 总体而言,现行汇率政策达到了这一目标。当然,中国为保持固定汇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弥补1998至1999年间坚持高估货币造成的通缩影响,中国政府不得不通过赤字支出来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手段,结果其内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从1997年的7%升至去年的近25%。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