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效应(企业风采)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02:26 人民网-华东新闻 |
徐锦庚 于澄 进入雅戈尔,你会为它的庞大而吃惊:上游纺织城,中游服装城,下游旗舰店,仿佛是一艘航空母舰。上游、中游、下游,构建起完整的服装产业链。有意思的是,这个产业链每个环节创建之初,都曾遭到业内行家反对,即使今天,仍有不少人持有异议。但是,即使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雅戈尔决策中的逆水行舟式思维,已成为企业的活力之源。 服装城:世界级的制造工厂 1994年,雅戈尔开始涉足新领域:收购一家小厂生产西服。当时,与雅戈尔近在咫尺的杉杉西服已是国内第一品牌,许多人都劝李如成不要鸡蛋碰石头。李如成素有“三不做”:看不清的事不做,鞭长莫及的事不做,力所不及的事不做。但这次他说:“我看得很清楚,这个市场大得很!” 迅速扩张的市场果然给了雅戈尔高回报。从1994年到1997年,雅戈尔每年的销售收入平均增长88%,利润平均增长95%,雅戈尔西服很快成为中国第一。 1996年,已是国内最大服装生产企业的雅戈尔制定新的5年规划时,仍把服装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这个产业定位立即遭到一些专家的质疑。他们认为,雅戈尔通过服装完成了原始积累,要想继续健康发展,最好调整主业方向,从服装产业中跳出来。 李如成有不同的理由:世界上多数品牌都历经工业、营销再到品牌的发展过程,经过一两百年的积累后,才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而逐步淘汰制造业,成为单一的品牌。同时,世界服装中心一直在转移,目前,欧美服装企业都在把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今后的出口机会还会增加。 他还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服装市场的需求会大幅增长,不能脱离国情而过早地放弃服装制造业。现在,雅戈尔的服装制造业利润在15%以上,没有道理放弃它而去做不可预测的东西。 2001年,总投资1亿美元、占地近500亩的雅戈尔国际服装城竣工,拥有年产衬衫1000万件、西服200万套、休闲服和西裤2000万件的生产能力,成为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优、功能最齐全的综合性服装生产基地。世界服装大师皮尔·卡丹在参观雅戈尔之后连声赞叹:“我走遍了各大知名服装企业,你们的规模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雅戈尔巨无霸式的服装城,不但在国内竞争者面前立起了高高的产业门槛,也引来了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如今,别的企业纷纷走出去招商引资,但外国企业纷纷找上门来要与雅戈尔合作。 纺织城:产业低谷中的产物 就在国际服装城的对面,是雅戈尔规模更大的纺织工业城。占地500亩,总投资达1亿美元,一期工程已经投产。而这个纺织城,当初也是不被行家看好的项目。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纺织业陷入低谷,1993年至1998年,国有纺织企业连年亏损,最为严重的1996年亏损额高达106亿元,成为国有工业中困难最大、亏损最严重的行业。1997年,中央提出“压锭、减员、扭亏”三大任务,要求3年压缩1000万锭落后棉纺锭。 就在一片“压锭改造”声中,雅戈尔却决定投巨资建纺织城。面对行家的质疑,李如成回答:“纺织企业的老化只是本身机制的老化,并不代表纺织产业老化。” 李如成认为,服装的模仿很快,但面料的模仿要有一个阶段。中国服装行业的加工没什么问题,卡就卡在面料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会促进产业的发展。雅戈尔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确保成衣用料质量和风格上的国际化。 对雅戈尔来说,上纺织城项目也是形势所逼。我国面料的自给率仅为40%,国内高档面料还无法替代进口面料。雅戈尔每年面料采购五六亿元,其中10%来自国外。随着面料成本的提高,加上国内很多面料企业纷纷进入成衣制造,雅戈尔面料“瓶颈”日显突出,服装制造空间受到压缩。 让雅戈尔动心的还有市场。目前,国内服装业需进口面料51亿米,用汇30亿美元。如果服装面料自给率提高10%,可应用国产面料16亿米,整个纺织行业可增加利润54亿元,为国家节省进口面料用汇10亿美元。建纺织城既可以在内部形成产业链,还能向其他厂家提供产品,成为公司的另一个赢利点。 纺织工业城是与日本伊藤忠株式会社和日清纺等几家综合商社合建的,其中日清纺的纺织技术在国际上名列前茅。合资比例是雅戈尔占70%,日方占30%。纺织城的建成,使得雅戈尔成为中国三大面料基地之一。2002年,纺织城投产,当年盈利超过5000万元,去年超过1亿元。整个纺织城建成后,销售额估计达10亿元。 旗舰店:掌控自己的命运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服装产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张,抛开活力不足的国营百货公司,自行开拓销售渠道。由于精力有限,加之对销售行业不熟悉,导致管理不善、效益不佳。一些企业又纷纷把销售剥离出去,有的还代之以全新的特许加盟模式,把目标转向产品设计和品牌推广。 营销专家也提出警示:厂家只有淡出营销环节,才能精干主体,集中人、财、物力,加快培育核心竞争优势。一时间,制造企业把产品交给市场,轻装上阵主攻生产,成为制造企业的一条经营经验而被广泛传播。 雅戈尔却唱起反调:连锁店是整条产业链的龙头,大生产是以大销售为前提的,如果工业企业不能有效控制销售过程,生产线就得不到有效利用,它的产能威力就无法发挥。如果没有畅通的商路,雅戈尔巨大的生产能力只能导致一堆堆积压的产品。在国内商业发展不成熟的今天,掌控销售终端,就是把自己的命运掌控在自己手中。 当然,雅戈尔深知,工业与商业的分离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但不在今天,而在明天。在当前的情况下,国内工业企业关键是壮大自己的渠道,谁与市场最接近,谁就掌握主动权。 基于这样的认识,当其他服装企业纷纷从销售前沿撤军时,雅戈尔却从1995年起,大刀阔斧地建设营销网络,从宁波,浙江,到华东,全国。现在,雅戈尔在全国有100多家分公司,营销网点达2000多个,包括专卖店、商场专柜和特许加盟店三种形式。 近年来,雅戈尔集团的总利润中,服装板块贡献了一半以上。许多国际厂商也把雅戈尔店作为自己进入中国市场的一条渠道。(全文完) 《华东新闻》 (2004年10月19日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