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制度与道德:谁决定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06:01 深圳商报

  前两日和几位朋友聊天,两位大学教授、尤其是其中一位身兼行政职务者所透露出来的当代儒林外史,令人触目惊心:科研基金管理机构如何腐败,大学如何浪费研究经费……

  朋友们还是具有学术良知的,所以,谈完这些怪现状后,无不摇头叹息。于是,我就说了一句:所以,我们才要“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在制度建设之外,中国似乎也需要一个信仰、道德、精神的重建过程。然而,朋友们听了我的话,却都露出不屑的表情:重建精神?精神有什么用?现在的学术制度决定了,你必须这样随波逐流,否则,甚至不能维持生存。人在其中,身不由己啊。

  这样的感叹,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而经济学家则用学术语言反复地论证说,制度对于经济增长、对于个人在社会中的选择具有决定性意义。于是,人们普遍地将腐败、堕落、欺诈、残忍等等行径归咎于制度。

  你当然不能说这样的理论不对。不过,假如把这样的理论推到极致,从而变成“制度决定论”,那就跟别的决定论一样荒谬。而荒谬的认识必然会导致我们经常看到的玩世不恭心态,面对不道德、不正当、甚至显著违法的行为,人们无所作为,被动地等待着制度发生变化。

  问题在于,假如每个人都被动地等待制度自己发生变化,则制度又怎么可能发生变化呢?毕竟,制度并不像太阳、土豆那样,存在于个人之外。制度就是存在于具体的活动主体中间的种种规则的总和,规则就存在于每个人的行为中,规则是由人的行为所塑造的。没有个人的主动调整,制度是不可能自己发生变革的。

  制度与人其实是一种互动关系,制度固然能够塑造人,但人也同样能够塑造制度。而人改变游戏规则、进而变革制度的动力,经常来自于人的良知,来自某种道德自觉,来自某种信仰、信念所提供的正义观念、公平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固然可以塑造人们的观念、影响人们的道德,但是反过来,道德可以为制度提供信念基础,可以促使制度本身向着良性方向演进。

  在经济学主导我们这个社会的二十多年间,人们普遍地遗忘了这一点。仔细想来,“制度决定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放纵自己精神懒惰的借口,人们可以轻松地将把社会中的一切丑恶、甚至自己的不当行径都归咎于制度,这样也就免除了自我反省的责任,当然也就免除了依靠个人的良知对抗不良社会风气的责任。被严重误用的经济学理性教导人们逃避这样的责任,其结果就是社会道德的普遍下滑。

  在道德的荒漠上,是不可能坚实地建立起任何伟大的制度的。也许,我们有必要在强调制度建设之外,也注重中国人的精神建设。当然,制度建设主要依靠政府的明智、依靠对权力进行重新安排,精神建设则主要靠民间的自发努力,尤其是靠每个人诉诸自己的良知,通过个人信仰的追求、个人道德的养成,渐进地改变中国人的心灵图谱。这样的心灵图谱,恐怕是中国成功实现制度转型的根本保障。

  制度当然是重要的,但离开信仰、道德的制度,却是不可想象的。而我们这个社会所匮乏的,不仅是优良的制度,也缺乏健全的道德、心灵。

  作者: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