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都市早茶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09:27 广州日报大洋网

  舒涓

  有着20多年历史的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今年因为两位业余选手猝死赛场,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格外关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本是件好事,可事情办砸了,赛事主办方及参与各方也就应该认真反省,毕竟人命是关天的大事。

  有人调侃说,凡是用人数来造声势创纪录的,咱中国都不落后。邀请少数专业选手提高竞赛水平,同时组织大量业余选手参加营造声势,应该是大赛主办机构的主旨,但参加的人多了,保健医疗设施的供给以及各类应急措施的准备就都应该跟上才行。活动规模大了,本就容易出事。

  稍有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马拉松进行到20公里是人体的极限,遗憾的是此次参赛的很多选手发现赛程22公里以后连水都不能足够供应,不少人在20公里前后出现生理不适却得不到及时的现场救护,让人不得不怀疑主办方的办赛经验。

  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就是中国式的组织参赛方式。听曾经参加过类似比赛的朋友讲,业余选手的召集基本上是组委会给各大单位摊派参赛名额,各单位又摊派给员工。这种组织方式明显对参赛者的身体状况不甚了解。而报名者还必须书面声明:“我的身体健康状况经县级以上医院检查完全符合参加这次比赛的要求,比赛中如发生任何伤亡事故均由本人负责”。出事后专家才列出了十种人不宜参加马拉松,不知道有关单位在组织参赛前有没有足够指引,毕竟,绝大部分业余选手应该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挑战极限的比赛。马拉松不是短距离,小轿车跑一趟都得烧三四公升汽油,何况这些最后连水都喝不上的业余选手?不出事才怪呢。

  看到媒体刊登的马拉松出发时的照片,人头涌涌,声势浩大,确实堪称“盛事”,而让笔者更唏嘘的却是事后参赛选手的死伤数字。我禁不住悲悲地想,如果准备工作做充分点,组织过程更人文些,给参赛人员的指引再多一些,也许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吧。(来源:广州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