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解读新疆兵团之六:创造特殊的多元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14:4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乌鲁木齐十月十八日电 题:解读新疆兵团之六:创造特殊的多元文化

  中新社记者杨东

  新疆兵团人,四十七个民族,来自五湖四海,往往某个省份的人口在某个农场相对多一些,久而久之,这个省份的方言就成了这个农场的通行语言。即使少数民族也如此。

  至于农场的后代们,不受任何方言影响,说地道的中国普通话;他们同时又可以说很多种方言,往往以假乱真。

  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透过诸如此类的现象,可以发现新疆兵团独特而多元的文化。

  中西多种文化在丝绸之路上震荡、碰撞、辐射、扩散,形成了民族性、地域性、多元性、复杂性、开放性、断续性的“丝路文化”。

  新疆兵团文化建立在“军旅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中原文化”、“湘楚文化”、“京津文化”、“吴越文化”、“广粤文化”厚重的土壤之上,各种文化相互影响、融合、渗透、碰撞,形成了新疆兵团文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屯垦戍边为己任,以开发为手段,其文化辐射着耀眼的“开发之光”,显示着“广源兼容、多元并蓄、五彩缤纷”的特征,透析出浓郁的“屯垦味道”。

  成立之初,各师都有一个文工团,发展到每个团场都有一个演出队;后来又引进组建了越、吕、豫、平、京、秦等十个剧种的团体。目前,兵团和部分师仍保留着歌舞、话剧、秦剧、豫剧、杂技等九个团体。

  设有文学艺术联合会,十多个协会,作家、美术家、书法家、摄影家等协会至上而下建到团场;办有西北地区仅有的大型文学杂志《绿洲》和雄踞中国诗坛的《绿风》诗刊。

  新疆兵团办有党委机关杂志《兵团建设》,党委机关报办到各师,电视台办到各团。

  在长期的开发建设中,一批优秀的文学艺术家从田野和厂房崛起、成名,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作家:周非(长篇小说《多浪河边》、《胡杨潇潇》),编剧:施祥生(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表演艺术家:鲍国安(电影《鸦片战争》、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画家:姚迪雄(《八骏图》和《双百袋鼠图》;电视节目主持人:叶惠贤(上海电视名牌栏目《今夜星辰》);摄影家:廖周炎(《朱镕基的心颤抖了》)、书法家:赵彦良等。

  新边塞诗,秉承汉唐边塞诗风骨,抒写今日时代,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诗坛强劲流派。其领军人物章德益、杨牧、东虹、洋雨、石河等,都来自塔里木和准噶尔大漠边的农场。

  师、农场和连队的文化建设常常包罗万象,普及、活跃,参加者众。

  “民间社火”、“业余文艺表演”、“广场文化”成为团场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形式。

  许多师和团一年办一次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文化节,诸如“棉花节”、“枸杞节”,“塔里木之春”、“绿洲之夏”等;文化节几乎人人参与:音乐歌舞、地方戏、社火、威风锣鼓、工艺品展、烹调、棋类、田径、球类,如火如荼;文艺节目,多个国家的、多个民族的都有,更多是职工写、写职工,职工演、演职工,职工唱、唱职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