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纳粹研究戴高乐理论 德国人花15法郎击败法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08:09 人民网

  史诚

  戴高乐提出新的军事理论

  戴高乐(1890—1970)年轻时就读于法国圣西尔军校,1912年毕业。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多次获得嘉奖。战争结束后,他长期作为法国元帅贝当的幕僚,执行军事使命。他刻苦钻研战略和军事理论,认真总结了一战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自己对未来战争的理解,科学地预见了未来战争的形式。戴高乐先后出版了《剑刃》(1932年)、《建立职业军》(1934年)等书,明确地阐述了自己的作战思想。他认为未来的战争必将是大规模的机械化作战,为此,法国必须尽快组建机械化部队,在运动中达到防御的目的。

  他在《建立职业军》一书中分析认为:英国和美国由于海洋阻隔,敌人难以进攻;德国的权力中心和工业中心十分分散,不易一举摧毁;西班牙有比利牛斯山作为屏障;意大利有阿尔卑斯山的保护。法国四周边境几乎“一马平川”,缺乏天然屏障的保护,尤其是首都巴黎,对任何来犯之敌都极难防守。这样的地理环境,一旦打起现代战争,法国要想御敌于国门之外,单纯依靠修筑坚固的防线肯定无济于事。惟有由专业军人组成的机械化部队,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实施机动作战,积极防御,才能有效迎击来犯之敌,确保法国的安全。为此,他主张建立一支由10万职业军人组成的机械化部队———6个机动装甲师。“这支由精兵和专业人员组成的部队,具有极大的机动能力、毁灭性火力以及以突袭方式投入任何战线的能力。”他认为这支部队将是保卫法国的一把“利剑”。

  军事思想在国内受冷落

  正当希特勒德国蠢蠢欲动,扩军备战,战争阴云重新笼罩欧洲大陆的时候,法国军事当局却墨守成规,顽固不化,对悄然而来的一场军事革命视而不见。他们仍然信守原来的消极防御战略,迷信“阵地战”。法国苦心经营多年的“马其诺防线”就是这种理论的见证。戴高乐虽以新颖的军事战略思想开始在军界崭露头角,但却在军界高层遭遇到“无人喝彩”的尴尬。

  《建立职业军》一书出版后,不但没有引起法国当局的重视,反而招来了白眼和冷遇。戴高乐的主张同法军总参谋部和军界元老们的消极防御战略思想格格不入。这些满脑子保守主义的当权者们认为,他们不惜巨资修筑的马其诺防线固若金汤,根本不用担心德军的机械化部队进攻。一些军界和政界要员纷纷出面批判戴高乐的“离经叛道”之论。当时的国防部长莫兰将军在议会公开宣称:“我们已经花费了这么大的力量筑成了这样坚固的防线,难道我们竟会发疯似的越过这条防线去进行莫名其妙的冒险吗?”他甚至冲着戴高乐喊:“别了,戴高乐!只要我在,就没你的出头之日!”年近八旬的元帅贝当是戴高乐的恩师,一向器重戴高乐,但也把戴高乐的理论当成“玩笑”。

  面对法国军政当局的冷遇和打压,戴高乐并没有放弃,他竭力游说,四处奔走呼号,然而知音难觅,弦断无人听。

  纳粹将军研究戴高乐理论

  《建立职业军》在法国很少有人问津,虽然当时售价只有15法郎,但也仅售出750本。然而在德国,它引起了纳粹将军们的极大兴趣。德军参谋总部在《论机械化战争》的机密手册中,原原本本地引用了这本书。尤其是纳粹将军古德里安,他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关注坦克战,得到这本书后,他如获至宝。他把戴高乐的思想与自己的主张糅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装甲师编制和坦克战术,使自己在二战中名噪一时。

  1940年5月10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突击阿登山区,12日抵达马斯河,13日强渡马斯河。之后,这支部队以每昼夜20至40公里的速度在法兰西的国土上驰骋。18日包围亚眠,19日到达贝隆,20日抵达英吉利海峡,把法国一分为二。面对纳粹的疯狂进攻,法国束手无策。一个月后,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强大陆军的法国,被迫俯首称臣。戴高乐将军出走英伦,他在其著名的《六一八讲话》中,对法国高层的“毫无远见”痛心疾首。同时,他高举法兰西民族抵抗火炬,在海外领导抵抗运动,成为法国人景仰的民族英雄。

  法国当局为自己的抱残守缺付出了沉重代价。战后,法国人对二战初期的“速亡”刻骨铭心。法国作家博那尔在《夏尔·戴高乐》一书中,引用了一位法国人对德国人讲的一句话:“德国人赢得战争只花了15个法郎———戴高乐那本书的售价。”话虽夸张、刻薄,但恐怕不无道理。

  《环球时报》 2004年10月18日 第二十二版

  -环球时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