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保护隋代灞河桥遗址:回填还是展示?专家很头疼(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10:23 人民网
保护隋代灞河桥遗址:回填还是展示?专家很头疼(组图)
隋代灞河大桥遗址。

  前不久,一场洪水掀开了淤积在西安市东郊灞河河床里的泥沙,11座类似大船一样的巨型桥墩顿然现身,1420多年前建造的隋代灞河大桥遗址部分面世。这批桥墩与10年前在灞河中发掘的4座隋代灞桥桥墩地处同一方位、同一走向。该桥建造历史比学术界公认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中国隋朝的赵州桥还要早20年,而且属国家部门主持修建的“国家级重点工程”。

  这一千年灞桥遗址突现后,着实让陕西省市的一批文保、考古、桥梁、地质和水利等相关行业的专家“既兴奋又头疼”,如何对这些大桥墩实施切实有效保护的问题,一时间,揪动着专家们的神经。

  记者实地走访——11座桥墩92根木桩

  今天上午,记者驱车19公里赶到灞河,这里是古代环绕长安的8条河流之一,河床在此呈东西走向,足有400来米宽。新现身的11座灞河大桥桥墩静静地躺在河床中央,有5座石桥墩已被湍急的河水淹去了大半个身子,而它的南侧,6座桥墩刚刚露头,大部分仍被掩埋在河滩里。在11座桥墩的南岸,埋在七八米厚泥沙中的则是被泥沙回填的4座桥墩。这里就是10年前荣膺“中国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的隋代灞河桥遗址。

  细看这些新面世的桥墩,桥墩与桥墩的间距6米,每座桥墩的宽在3米左右,最北的一个桥墩迎水的是一个图案清晰、线条粗犷的石刻龙头。下游的河床里,横七竖八散落着被冲出的桥墩石块、木桩和石碾子。记者数了数,河床里的木桩共92根。

  专家接受采访——早于赵州桥20多年

  今天上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隋唐研究室主任张建林研究员告诉记者,1994年8月,该所曾在这里对发现的4座隋代桥墩进行过抢救性发掘,清理出3孔桥洞、4座桥墩。“这次发现的11座,算上以前的4座,加起来也不是原先隋代灞河桥的全部,大桥的总长估计在400米左右,桥墩数量也有将近50座。”张建林说。他强调,这些数据是根据现桥墩与桥墩之间以及灞河的距离推测的。

  专家介绍说,隋代灞桥是国家部门主持修建的国家级工程,而赵州桥仅为地方工程。国家设置专门机构对灞桥进行管理,朝廷工部设有专门的修桥机构和负责日常维护的官员,灞桥等大桥为此还专设了30个桥丁、8名工匠。

  根据考证,始建于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弃于元朝的隋唐灞河古桥,比赵州桥的建造要早20多年,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为宏大、桥面跨度最长的一座大型多孔石拱桥遗址,为中国古代建筑史、桥梁史、科技史及隋唐史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物资料。

  专家意见分歧

  围绕遗址的保护,专家们的确犯了难。20多位专家实地考察后,近日专门开过一个论证会,但由于来自不同的行业,尽管开了两个多小时的会,发表的则是不同的声音。

  专家们的保护意见有这样几个:有的主张,在现在陇海铁路大桥以西的下游筑一个拦水堤坝,把上游不断涌来的泥沙继续淤积起来,这样就可以抬高河床,采用自然回填的办法将隋代灞河桥遗址覆盖起来;有的认为,应当采用人工回填的方法,立即回填保护这些桥墩;还有一些建筑界专家认为,应当发挥这个桥梁遗址的珍贵价值和作用,建一个“灞河桥梁博物馆”,尽快展示出来,甚至将其恢复原状;还有人主张,回填一部分,再展示一部分……

  西安市水利局总工程师郑亦农提出“回填”,否则,古桥上游建筑物很快就会完蛋。他说,如果要将古桥遗址展示出来,必须将河床下降,否则,古桥遗址附近会经常出现水洪现象;如果下降河床,古桥遗址上游建筑物都将受到威胁,最现实的是,新修灞河桥很快就会成为危桥。因此,在河床未进行综合治理前,保护隋桥遗址最好的办法是将其回填。

  而长安大学地质工程系教授赵法锁等专家认为,隋代灞河桥遗址应属于世界,倘若将其回填,难度较大,应当借此机会,从上游将水拦住,将下游河道加宽,使水面阔而浅,采取保护与展示相结合比较妥当。(记者韩宏)
保护隋代灞河桥遗址:回填还是展示?专家很头疼(组图)
遗址中尚未完全现身的一座桥墩来源:《文汇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