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视点:大学“宾馆式”服务是利是弊?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14:14 人民网 |
人民网评论部策划 编撰:陈阳波新闻回放: 给学生宿舍免费“大扫除”、免费借用雨伞、免费提供常用药、免费缝补衣服、免费替学生到邮局代取信件、免费搬运大件物品、免费定时早晨叫醒等16项只能在星级宾馆才能享受的服务,近日成了南京理工大学18000多名学生可享受的待遇。然而,这些宾馆式服务公告一出,校园内外争议四起,一度成为舆论热点,大学“宾馆式”服务是利是弊?本文给大家提供了比较全面的视角。大学“宾馆式”服务是尽本分 论点一:顺应了高校后勤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趋势。南京理工大学为学生提供“宾馆式”服务,顺应了高校后勤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大势所趋,而且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说明校方具有不断强化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水平的自觉性,与有些高校后勤服务收费逐年上涨,恨不得学生打一壶开水也要收十块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学生是大学的主体,大学的后勤部门为大学生提供高标准的服务,与大学的教学机构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同样重要。 论点二:让学生从琐事中解脱,集中精力学习。此种“宾馆式”服务,应是当前学校后勤管理和国外许多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一种接轨,从大处而言,推出这些服务是为了让学生从琐事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大学生的主要目的是读书学习,帮助他们从打扫清洁到邮局取包裹之类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当然只是有限度的帮助,而不是无限度的包办),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就是在用实际行动服从并服务于大学生读书学习的这个主要目的。 论点三:有利公共卫生,保证学生健康。从小处来说,给学生宿舍“大扫除”的“宾馆式”服务直面卫生死角,倒更能立杆见影,有效处理好公共卫生的“历史遗留问题”,给学生树立一个创造公寓环境、人人光荣的榜样。对学生健康着想的高校“保姆心”,我认为不该被曲解。 一位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曾经这样说过:“学校的后勤不论如何改革,都要把每个学生当做一个顾客。”南京理工大学为学生推出的“宾馆式”免费服务,又何尝不是“把学生当顾客”的服务理念的一种延伸? 论点四:不会因服务周到而变得懒散。有人担心“宾馆式”服务将使大学生变得更加懒散,使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加低下。其实,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勤奋自强的品格,是一个人从小就应该做的事,而且是终其一生都应该坚持做下去的事。在大学阶段,大学生既不会因为学校后勤服务薄弱不堪而变得更善于自理,也不会因为后勤服务日渐完善而变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此,大学后勤部门投怀送抱为大学生当“保姆”,是尽了他们的本分,也做了他们的贡献,大学就应该给大学生当好“保姆”。表面上免费、实质上“坑人” 论点一:“宾馆式”服务中听不中用,有炒作之嫌。高校后勤服务需要社会化、专业化早已成为共识。但所谓“宾馆式”服务的噱头却让人感觉有炒作之嫌。细看各项具体服务内容,有的看上去很美,有的却根本行不通。代领包裹听上去不错,但帮助宿舍大扫除则近乎由后勤取代父母来“溺爱”孩子,因此不提供也罢。可见,在方向确定后,如何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服务,真正让学生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归属感,真正彻底打破高校后勤集团“朝南坐”的姿态,依然需要深化细化。 论点二:主要后勤服务如食堂等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现在,很多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在一些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之处并没有得到提高,反而有所退步,比如食堂饭菜价高质次,在饭菜中吃出额外附加的小虫子、小铁丝的消息屡有耳闻等。相比起“宾馆式服务”,如果学生能打到不那么贵的开水,吃上物美价廉的热饭热菜,或许更能体现出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丰硕成果。 论点三:不利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独生子女政策使大多数中国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孩子成为掌上明珠,原本就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南理工的这个举措却将这种缺乏延续到了大学生涯的全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校方的做法更像是给学生孱弱的抵抗力继续加码,使其越发弱不禁风。 论点四:免费服务最终由学生埋单。同时必须看到的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要是让南理工无论哪一个教职员工自己掏腰包免费为学生服务,这都几乎不可能。既然如此,为什么校方如此慷慨大方地为学生提供长期的免费服务呢?众所周知,教育经费来自国家财政划拨,是通过转移支付从纳税人口袋里放到学校手掌心的,而给学生提供免费服务的服务者却并不是免费的,还是要由校方支付法定劳动报酬。花纳税人的钱,校方自然可以一点也不觉得心疼。同时,这种服务范围的扩大,为校方更多地安插“人头”形成势力有好处。更不用说,这种被社会关注的举措的出台势必在给上级的业绩报告中可以大书特书一笔。可最终吃亏的却是享受了这种表面上免费、实质上“坑人”的服务的可怜的学生们。学生不是“知识容器”大学教育是培育“人” 论点一:大学是培养独立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打基础的中转站。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独立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打基础的中转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学生的日常生活几乎被父母包办了。远离家庭、远离父母的大学校园无疑成为他们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主要课堂。“宾馆式”服务看似一种人性化管理,实际上却会滋生学生的懒惰心理,使得那些自主能力原本很差的学生依赖性更强。比起复杂的社会生活来,大学校园的生活环境相对宽松,各项服务也相当完备,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推出所谓“宾馆式”服务。这种对学生日常事务大包大揽的做法,其实是对学生的不信任,使得大学不仅仅变成了“宾馆”,而且更像是无所不包的“幼儿园”。 论点二:用自己的劳动,安排自己的生活是一种幸福。在我们这个劳动光荣、崇尚劳动的观念盛行的国度里,还潜藏着一种劳动是受苦、消费是享福的观念,甚至可以说,后一种观念更根深蒂固,更有市场。南京理工大学的做法不仅得到本校学生的欢迎,还引起了其他高校学生的羡慕,就是这种意识的折射。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人的生活不仅仅只有物质消费,更重要的是精神体验,或者说是幸福指数。用自己的劳动,发挥自己的潜能,安排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是幸福的重要表现。劳动是人生的幸福的源泉。 论点三:大学不仅是知识容器,更是培养具有独立自主精神的新人的摇篮。其实,南京理工大学的做法仅仅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而把人格养成与文化修养放在了一边。这种做法的出现,与我国教育仅仅把学生当成学习现成知识,掌握特定技能的要求有关。大学是酝酿、培养现代文明所必须的摇篮,更是陶冶现代人格、科学理性的“象牙塔”。大学不能把大学生仅仅当成“知识的容器”。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于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大学来说,“育人”永远都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我们的学校无法培养出具有独立自主精神、勇于开拓的一代新人,如果我们的大学生连日常琐事都不能自理的话,那无疑是学校教育的失败。不妨设想一下,就算在大学里可以享受到“宾馆式”服务,但学生走上社会后还能不能享受到如此高规格的服务呢?缺乏必需的自主能力,谁能保证他们一定能适应紧张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的社会不仅仅需要学术上的精英,更需要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人。人民网网友精彩留言选粹 反对: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大学也是如此。学校提供的这些免费服务,学生是完全能够抽出时间来完成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生活的意识,也是劳逸结合的一种方式。IP:218.24.8. 我不赞成“宾馆式”的服务,原因是:现在大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在家里的表现几乎完全不一样,同时和父母的期望几乎背到而行。中国的孩子和外国的孩子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独立性和吃苦性,应多学外国的其他对当代大学生有现实意义的机制。IP:61.185.221. 为了民族的明天,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放弃“保姆式”、“幼儿式”的教育方式、育人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IP:219.146.191. 支持:真正的民主开放的社会就是要是包容的社会,真正文明的社会就是自由的社会.假如“宾馆式”服务可以维持下去,那它就是符合规律的,否则它自然会消亡,我们没有必要在开始时就对其说三道四!IP:218.199.171.相关言论文章:大学生不只是知识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