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女生情感习作渴望爱 涉足“禁区”引争议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14:15 人民网 |
《白》,又纯真又敏感 初三女生情感习作涉足禁区引发争议 晨报讯“当我成为过去,成为你记忆中的一段回忆,你,还会记得我吗?”“我将头,靠在他的肩上……”看到这样“煽情”的语句,你八成会以为这是网络小说或出于某言情作家的手笔,然而答案却令人吃惊:这其实是一名初三女生在语文课上了《爱情如歌》单元后写的一篇习作。晨报教育周刊昨天刊登了黄浦学校学生凌美娇的习作《白》及一组教师点评后,在师生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渴望关爱很正常 凌美娇的同班同学张沁雯、陈镜如说,如果是在网上或书上看到这篇文章,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知道是出自朝夕相处的同龄人之手,就感到比较惊讶。其实我们知道这只是虚构的小说而已,反映出处于我们这个特殊年龄段渴望关爱的心理,这是很正常的。 该校校办副主任叶琴也认为,文章中传达出的那种对爱的渴求,出现在青春萌动期的学生身上是很正常的,而某些细节之逼真、文笔之细腻,可能是学生通过影视传媒、网络或“口袋书”获得的。 大同中学高一年级的几名学生对《白》一文有如此评价:“我欣赏这种静如小溪流水般的文字”,“含蓄却真诚的呐喊”,“《白》就像它的题目,从头到尾都是一种纯洁、真实的情感”……但也有学生认为,该文的创作灵感来自青春偶像剧或校园文学等作品的情节。 不到1%的特例 而该校大队辅导员刘咏则认为,按正常的年龄写作特点,这样的习作比较成人化,超越了作者的年龄所该拥有的情感经验,这在常规的学生习作中属于不到1%的特例。他说,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远远比以往复杂,一般来说,家庭不幸福的孩子往往比家庭美满温馨的孩子在心理上更渴望完整的爱,他们会策划一些活动在各班级营造关爱的氛围,以同学的友情慰藉这些学生的心灵,使这些学生将注意力转移、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是爱而不是爱情 “《白》传达出的是对父母之爱、老师之爱、同学之爱的呼唤,但是如果一定要升格到爱情就比较勉强了。”黄浦学校校长周志鸿这样说道。周志鸿认为,即使是朦朦胧胧的情感,也不要上升到爱情,不赞成在学生中过早谈论爱情。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教师应该学些心理学,对特殊学生进行特别的引导。 对记者提出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准确评价和指导如《白》这类习作的话题,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周志鸿认为,语文教师在批改时要肯定文章的文笔、表达方式,可以从作文的表达水平上去分析、从兴趣爱好上去引导,鼓励作者在写作上有所发展。他建议内心的独白可以多描写阳光灿烂的春天,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享受。而凌美娇的语文老师则对此文不予置评。(记者杨虹) 附录:中学生笔下的《爱情如歌》——《白》 当我成为过去,成为你记忆中的一段回忆,你,还会记得我吗?……” 每当我睁开双眼时,自己总是躺在病床上。四周,是我喜欢的白色,只是时间待得久了,每次看到,总觉得恶心……我叫淇,是一个病人,得了没药可救的白血病。见到的,总是医生与护士绞尽脑汁地在医我,可是,心里却很明白,得了这种病,躺在病床上就等于在等死…… 健,是我的主治医生,刚大学毕业,比我大2岁。他总是说我活得太消极,而我,面无表情。但是,我们是朋友。说也奇怪,也许上帝见我太喜欢白色,给我的,都是和白有关的:白色的医院、白血病,还有……白健…… 健是我有生以来唯一的朋友,我很喜欢听他和我说这说那,但我,从不开口。每次做完化疗,他总是在鼓励我不要放弃生命,他希望我能像他的名字一样,健健康康。可是,我明白,我的时间,不会太久…… 一次抽血的时候,健没有来,我好失望。实习护士的不小心,以至于我大出血。是健救了我,是他用自己的鲜血,救活了我。望着同样在病床上躺着的健,他的脸色好苍白……为什么,又是白? 健恢复得很快,可我,却觉得自己正在走向终点。身体不时出血,以至我不得不怀疑自己的时间。“健”,那是我第一次开口与健说话,我想,大概也是最后一次了吧……健很惊讶。“当我成为过去,成为你记忆中的一段回忆,你,还会记得我吗?……”那是我一直想得到的答案吗?健摸着我苍白的脸,笑着说:“不会,因为,你不会成为过去……”健的话,好温柔……我将头,靠在他的肩上…… ……手术最终还是失败了,我躺在白色的病床上,脸是惨白的。健抱着我痛哭着。可是……我觉得好遗憾,我最终还是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每年的今天,健都会到我的坟前来看我,跟我说这说那……“健,当我成为过去,成为你记忆中的一段回忆,你,还会记得我吗?……”“会!”我知道健一定会这样回答我,因为,我已经看到健的行动了…… 编者的话:前不久,黄浦学校初三语文课上了《爱情如歌》单元,该校初三学生凌美娇课后写了这篇题名为《白》的文章。本期我们请奚晓晶和方秀娟老师作点评指导。《爱情如歌》单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情。然而,遇到《白》这样的习作,教师该如何评价和指导学生,仍是一个较棘手而敏感的话题。 点评一 爱的呼唤 光明初级中学政教处主任方秀娟 看着这篇文章心颤动着,从心底感到这是一种爱的呼唤。作者围绕着“白”这个主题叙述了在病房发生的故事。比她大2岁的医生健对她细心治疗,鼓励她不要放弃生命,在关键时刻用鲜血救了她。虽然这关爱没能挽救她的生命,但作者期盼成为记忆中的一段美好的回忆。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作者期盼着被关爱。 一个初三学生写出这篇文章是她情感的渲泄,她渴望得到爱,她需要一种理解的爱,纯洁的爱,友情的爱……总之是一种真爱。现在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密友爱,学校教育中谈到爱情又被视为禁区。然而你亲我爱的情歌、情片不断纳入学生的视线。初三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长期,也是青春萌动期。母爱、友爱、情爱,能够感受到,但也许弄不明白爱到底是什么?这就需要家长的关心,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教师要关爱学生,因为学生渴望着教师像朋友一样呵护关爱她们,走进她们的心灵,引导她们爱朋友、爱家庭、爱社会、爱祖国、爱世界。 点评二 为《白》鼓掌 上外附属大境中学副校长奚晓晶 读完凌美娇《白》这篇文章,只觉得鼻子酸酸的,眼睛热热的。我读书的时代绝不能写这样的文章,因为这会引来批评,甚至是批判。 究竟“这样的文章”是怎样的文章,为什么今天的我还遮遮掩掩、羞羞答答?我想无非是碰到了古老而长青的话题,那就是男女的情感问题。我们曾背负沉重的、甩也甩不掉的包袱、枷锁。就像《白》所写的,一个患白血病的处在弥留之际的女孩,喜欢自己的主治医生———刚大学毕业的男孩,而且非常喜欢,“我将头,靠在他的肩上”———小作者这样写道。这样可以吗?允许吗?有人猜测也许十四岁的学生作者自己曾有过感情经历才写出这样的文章,或许是真实的故事。但我想也许更多的是小作者的憧憬和向往吧!她思考,而且很大胆地写出来了,问题是以后还有更多的学生写这样的文章可以吗?允许吗?我艰难地思考着,慢慢地敲着键盘。 以前用电脑写作吗?没有;以前有迅速广泛的媒体信息吗?没有。我不想再举例,很多以前的没有,已成为现在的存在。以前不允许的东西就永远不允许了吗?答案是显然的。所以我斗胆为这篇文章鼓掌!特别要为文章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多说两句。 从《诗经》的“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就可以看到,我们的民族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向往美、向往爱。今天读《诗经》,依然会有怦然心动的感觉。但长期的封建社会束缚了我们民族,压抑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对学生,我们更是条条框框。其实我们的教育与人的本性,与大自然,与生活实际完全隔离开了,不能说不是悲哀,我们难道永远要学生活在学校和教师编织的“童话”中吗? 可不可以对学生带有些情和爱的文章,不那么大惊小怪,不那么苛求,更不随便乱棍打死。我们培养的学生没有七情六欲,成了“冷血动物”,那才可怕!至于写了这样的文章,一定会早恋,恐怕也是无稽之谈。初中教材中已经有了关于爱情的课文,实乃孩子们的大幸,我愿孩子们在五颜六色的美好生活中健康成长! 来源:新闻晨报 2004年10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