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谈北航事件:扩大招生自主权应该暂停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17:41 新华网 |
他也在很多场合阐述过自己的理由:扩大自主权,高校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 然而,很多具体的事例都显现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些高校在获得有限的自主权后,就会出现一些令人痛恨的腐败现象 一个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倡导者如今却认为:扩大招生自主权应该暂停 “这些年来,在‘教育产业化’的思路下,部分高校热衷进行经营和创收,其直接恶果就是导致高校办学方向的扭曲。比如说北航招生丑闻,很多部门想方设法在办学过程中创收,而这本不应该是他们的分内之事。”著名学者、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杨东平研究员说。 杨东平是针对今天有关媒体刊发北航事件处理结果而发表上述议论的。 北航事件仅仅是今年见诸媒体的招生丑闻之一。在今年的高校招生季节,类似事件时有发生,比如说,中国音乐学院招生事件、西安音乐学院招生收费事件等等。“从宏观上看,这些都只是个案。”杨东平说。前几年,广东电白集体舞弊事件、湖南隆回一中保送生事件的影响和涉及范围要大得多。 关键是,不论是个案,还是集体事件,都直指一个核心问题:学校招生自主权。 在教育界,杨东平素以直言著称。他一直在各种场合呼吁给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 在他看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是一个必须坚持的方向。他也在很多场合阐述过自己的理由:扩大自主权,高校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 然而,很多具体的事例都显现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些高校在获得有限的自主权后,就会出现一些令人痛恨的腐败现象。 商业化正在侵蚀教育。杨东平用“钱学交易”来说明这个问题。在他看来,高校的一些人把入学和学习的机会变成一种寻租的筹码。他举例,办一个校办企业获得利润并不容易,但是如果学校多收100个学生,每个学生3万元的费用,就是300万元的收益! “钱来得多容易!从幼儿园开始,不少教育机构就把学生入学和学习机会变成自己的生财机会。”杨东平说。 有人在网上算过,如果孩子接受每一级教育都要择校,那将是一笔很大的费用。而这种不成文的潜规则却得到一些人的认同:没有达到分数标准的学生通过交费进入学校,享受学校的教育,同时使学校获得经济利益。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在招生过程中,打破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很多人都默认这种潜规则。以北航事件为例,甚至有人在网上谴责家长,认为他不遵守潜规则。 杨东平说,实际上,这种潜规则不止一个。各种各样的违反教育公平公正的行为很多。就以高校保送生制度为例,有人称其为高校直通道。在很多人看来,只要有钱有权就可以搭上这班直通车。媒体披露过不少这样的案例,家长通过关系为孩子办理三好生或优秀干部的资格,使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有的学校还有预科生制度。让本校的预科生参加高考,尽管成绩差很多,可是一样可以进入这所高校读书。而实际上,在教育法中从来没有过相关的规定。 “考试不公正会对那些努力学习的学生造成很大的伤害,进而影响他们的一生。”杨东平说。 尽管一直在倡导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但杨东平还是认为应该暂停高校的招生自主权。 他的理由很简单,在现行条件下,监督制度、公众参与制度、查究问责制度都不够健全。“衡量一个制度,还要看实践的后果。如果这个制度只滋生10%的腐败,还可以保留。若是腐败达到90%,那就要停止。”杨东平说。 杨东平认为,教育是全民共同的事业,而不仅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内部的事业。消费者有一个消协,能与企业产生制衡,而教育领域内这种制衡的力量却非常有限。在教育决策过程中,家长和社会力量的声音非常微弱,很难形成矫正的力量。 对于北航事件的处理结果,杨东平认为,主管部门的处置并不严厉,在一定程度上,是就事论事。 杨东平认为,如果在更大的范围内讨论如何防止招生腐败,一定能产生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说,信息公开、社会参与。虽然每所高校几千名学生的信息都公开披露不好操作,但是至少可以成立由社会各界和家长代表参与的全国性的检查机构,由一个观察团全程参与招生过程。在高校招生录取的一个月内,他们有权了解所有的信息,“有(监督)总比没有效果要好”。 “纯洁应该成为中国教育追求的目标。”杨东平说。 (记者 原春琳)※(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