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守护 加固 保护 敦煌保护实现三大跨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1日11:08 人民网

  新华社兰州10月21日电(记者王艳明)从1944年至今,敦煌保护事业先后经历了文物守护、抢救加固和科学保护三个时期。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李最雄说,这三个时期就是敦煌保护的三大跨越。

  “我们初到这里时,窟前还放牛羊,洞窟被当作淘金人夜宿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做饭烧水,并随意破坏树木。洞窟中流沙堆积,脱落的壁画夹杂在断垣残壁中随处皆是。洞窟无人管理,无人修缮,无人研究,无人宣传,继续遭受着大自然和人为毁坏的厄运。”这是1944年常书鸿等人初来莫高窟时见到的情景,他的回忆文章保存了这一珍贵历史资料。

  常书鸿是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后的所长,是敦煌石窟保护与研究的奠基人,在他的带领下,敦煌保护事业在千疮百孔和“一穷二白”中起步。由于正处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受人力、财力所限,直到1949年,当时所做的一些保护工作基本上只能达到一定的看守作用。1950年,国家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开始了对敦煌石窟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并于1961年确定敦煌石窟为首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1963年,莫高窟历史上最大的抢险加固工程正式开工,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拨付1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

  李最雄说,除了莫高窟浩大的抢险加固工程之外,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人们还对1250多平方米濒临脱落的壁画进行了边沿加固,对260多身倾倒和骨架腐朽的彩塑进行了抢救,对莫高窟象征性建筑九层楼进行了维修,对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西千佛洞进行了加固等。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敦煌壁画、彩塑等都有着文物脆弱、保护艰巨等特点,为了使这一优秀遗产更好地保存,科学技术成了延缓敦煌遗产衰老的重要手段。

  李最雄说,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大量先进科技不断引入了石窟保护的各个方面,如石窟地质与环境调查,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用新技术、新材料加固石窟,综合性防风固沙,用数字技术对壁画信息进行储存,开展游客承载量研究,采用计算机建立石窟文物、工程和保护修复档案等。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新技术、新材料、新手段的不断引入,极大丰富了敦煌遗产的保护技术和保护手段,有效改变了石窟内部及其环境的保护状况,使敦煌遗产的保护工作从原来的抢救性保护,过渡到了科学保护阶段。

  敦煌保护的成效显著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3000平方米病害壁画得到修复和进入莫高窟窟区的积沙减少了90%,成了两个可以量化并最引人关注的成果。但在成绩面前,敦煌人也清醒地认识到,敦煌遗产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保护对象特殊,未来保护依旧任重而道远。如大量的病害壁画需要修复,威胁莫高窟的风沙还没有彻底治理,游客日益增多对文物的破坏还在不断加大。这些都需要通过积极的科学探索,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去解决。来源:新华社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