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了孩子们(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2日05:18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为了孩子们(图)
江诗信在探访失学孩子途中

  本报记者 董宏君

  深秋,暮色早早降临。

  武汉市洪山区严西湖渔场。

  69岁的江诗信老人爬上一座简易楼的三层,黑暗中,他摸索着掏出钥匙。

  灯亮了,眼前是两间改造过的单身宿舍,木制门窗破旧变形,简易厨房狭窄局促。裸露的灯泡,过时的开关。没有装饰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一个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家,离休干部江诗信的家。

  他没有钱?

  他的钱都花光了,全花在了孩子们的身上……

  镜头后面的心愿:

  “有生之年要让100个失学孩子重返学堂”

  江诗信喜欢照相,见过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脖子上几乎总是挂着架照相机。

  8岁丧父,在随母流浪中,又与母亲走散,被送入孤儿院。14岁被党组织送进部队,21岁转入地方工作。1958年被错划成“右派”,1979年平反,1985年因病从严西湖渔场提前离休。坎坷的经历,并未磨掉江诗信心中的摄影梦。

  “老有所为,必须老有所学”,他要用相机记录家乡改革开放的变化!1987年,他买了一架旧相机,自费到上海复旦大学学了一年摄影。结业后,他先后到郧西、红安等革命老区采风,拍摄了3万多张讴歌“山乡巨变”的照片,还举办了摄影展。

  1992年6月的一天,改变了江诗信摄影采风的生涯。

  这一天,江诗信正兴致勃勃地在丹江口市陈泉沟村拍照。一个衣衫破烂、光着脚、在山坡上放猪的女孩闯入了他的镜头。

  “怎么不去上学?”

  “爸爸死了,妈妈改嫁了,我和哥哥都没钱上学。我放猪,哥哥放牛。”女孩哭了。正值中午,一群学生娃放学回家,小女孩赶着猪跟在他们后面,眼神中透着无奈和羡慕。

  这情景揪住了江诗信的心。他来到村小学,条石垒起的课桌,石块搭起的小凳……在这些贫困地区,多少孩子还徘徊在校门外!他掏出80元钱,将兄妹俩送进学堂。

  不久,红安县华河镇熊家河村的一幕再次震动了江诗信。

  一个小姑娘在家门口一边煎药,一边看书。由于太过专注,左手一不小心伸进了药罐,一下子被滚烫的药水烫起了一串水泡。江诗信急忙上前相助。原来,孩子名叫张晓丽,父亲去世,母亲患病长年卧床不起。辍学回家的张晓丽早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江诗信默默地从不多的路费中挤出100元钱,送给了张晓丽。

  一次又一次地摁下快门,“苦孩子”在他的镜头里定格,也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头上。苦孩子出身的江诗信,最看不得别人受苦。江诗信暗下决心:“有生之年要让100个失学孩子重返学堂,决不让遇到的任何一个苦孩子失学!”

  这年秋天,“希望工程”在全省实施,江诗信立即与省“希望工程”基金会取得联系,选择了三名家庭不幸的孩子作为捐助对象。此后,又相继确定多名苦孩子作为自己的捐助对象。

  这时候的江诗信,每月离休费只有100多元钱。

  为了省钱,他开始常年穿草鞋。“穿草鞋不打滑,更方便走山路”,江诗信说。深山里,他走村串户寻找失学的孩子;开学时,他将一笔笔学费准时送到孩子们手中;天冷了,他把募集到的棉衣一一披在孤儿身上;每学期期末,他总要去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找找有没有新的失学儿童……

  从花甲到古稀,十二载暑去冬来。江诗信不顾一切地捐资助学!

  100多双草鞋作证:

  “要他停止助学才是真正要了他的命”

  12年,江诗信穿破的草鞋就有100多双。

  1996年6月,江诗信已奔波了整整4年。在鄂、豫、陕三省交界的400多个村庄,他翻山越岭数万里,54名学生得到他个人的直接捐助,400多名学生在他的帮助下得到社会各界资助。

  体弱多病的江诗信感到力不从心。这一天,江诗信带着十几袋社会各界捐助的衣服和自己为孩子们准备的下一学期的学费,乘上了西行的列车。他像往年一样,将这些衣物和钱挨家挨户地送到那些贫困孩子的手中,同时寻找一些新的救助对象。

  当他辗转来到最后一站———红安县双河村时,再也走不动了,双腿一软,晕倒在村旁。这天深夜,心力交瘁的江诗信躺在床上,感到自己的生命似乎要走到终点了。他写下了一份“遗书”:

  如果有一天,我突然离开人间,

  请我的妻子儿女不要悲伤,不要怀念,

  只希望能完成我未竟的事业,

  让贫困的孩子如我在世一样得到救助。

  如果有一天,我突然回归自然,

  对单位领导和亲朋好友留下这样的心愿,

  请不要赠送寿幛和花圈,

  望省下钱款为失学儿童把爱心奉献。

  ……

  也许是心愿未了,12年来,江诗信先后四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就是在这样的生死关头,他也从未想过放弃。

  他仍不知疲倦地逐村寻访,遇到哪家的孩子在地里干活,他就不由自主地前去打探失学原因,执著地帮助孩子们圆上读书梦。

  对那些重男轻女、不想让孩子念书的家长,他帮他们割麦子、插秧、挖红薯,给孩子们补课。“人家这么大岁数的老人,与我们非亲非故,放着城里的福不享,长年泡在深山里受罪,图个啥?”孩子的父母感动了,把孩子送进了学校。

  1999年农历腊月十八,郧西大雪,山路被封。正住在村民家中的江诗信听说山上的何家井小学校舍被大雪压塌了,他不顾村民的劝阻,一大早,就开始武装自己:先穿上两双旧袜,套上草鞋,外面再裹上塑料袋。他冒着风雪爬了20多公里山路,将1000元钱送到学校。下山时,听说家住祖师店村、5年前受他资助的张斌和张秀凤兄妹因父母相继去世而再次辍学时,他又不顾一切地赶往祖师店。

  祖师店离江诗信住的地方有25公里,要翻越一座海拔1330米的山峰,那是当地最难行的一座山。踏着一尺多深的积雪,拄着拐杖、顶着寒风,老人就这样在茫茫雪山中跋涉。

  这,该是怎样的一份执著啊!

  他的体力在下降,一段路,一身汗。累了,靠在树上歇一会儿;渴了,抓一把雪含在口中;饿了,他从布包里掏出馒头,才知馒头已冻成“石头”,怎么也啃不动!他把馒头放在胸前焐热,啃几口后再焐……7个小时后,当他连滚带爬,如雪人般出现在张斌、张秀凤兄妹面前时,火堆前,裹着一床被子取暖的孩子惊呆了,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他们扑倒在江诗信的怀中:江爷爷!江爷爷!

  外套给了张斌,毛衣给了张秀凤。第二天,他又带着两个孩子返回三官洞乡,给孩子办好了在学校住读的手续,并承担了所有学费和生活费。

  孩子重新走进了学堂,跋涉太久的江诗信却大病一场。他在乡卫生院躺了整整三天,直到腊月二十八,他才回到武汉家中。

  他是在拼老命啊!这份不顾一切的执著,让家人为他担忧。

  一个周末,家里来了客人,老伴儿李玉珍叫江诗信去买点肉。可翻遍了所有口袋,他发现自己身无分文,所有的钱在不久前都已资助给了失学孩子。老伴儿实在憋不住了:“你整天在外为山里伢操心,一资助就是几十个,所有的钱全被你用光了,命都差点没了,你叫我们怎么过啊!”一气之下,老伴儿回娘家去了。

  的确,随着离休费的不断提高,他资助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从几个到了几十个。家里不但很难用得到他的一分钱,他反而先后将家里几万元的积蓄全都用到了失学孩子的身上,自己却常年身穿别人赠送的旧衣服。李玉珍说,“唉,山里娃就是他的命,他的魂早被大山牵走了。真要是让他停止资助那些山里失学的孩子,那才是真正要了他的命。”

  为了让江诗信宽心,李玉珍在渔场附近开垦了几块荒地,种上蔬菜。一年四季,她难得进几次菜市场。洪山区老干部局李学武局长说,“江老是用从牙缝里抠出来的钱,在资助失学的孩子们”!

  1999年,江诗信的儿子江斌刚刚参加工作就资助了5名贫困儿童。那年“五一”前夕,女儿江丽出嫁前,怕男方家里来人看了太不像样,让男友拿了1万块钱,才给家里斑驳的水泥地面换上了地板砖,将石灰脱落的墙重新粉刷了一遍,又将门窗改造了一番。

  如今,江诗信及家人以长期资助、阶段性资助、一次性资助等方式资助的学生,就有233人,捐助学费5万多元。这,对于一个靠目前也就1500元离休金维持生活的家庭来说,何等不易!

  爱心在这里凝聚:

  “我也要像您一样,捧出一颗心而不求回报”

  江诗信不知拍过多少照片,可在他家里,连一帧相框都没有。他真的是太“穷”了。他把个人的用度减到了极限。

  本该安度晚年的江诗信,是什么信念让他选择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清贫和劳碌?

  “原本只有在政治课上、在报纸上才能了解的人生价值,您让我真正读到了它。”

  “如果您寂寞,您应该想想远方有好多孩子在为您祝福。您其实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山区无数朵小花因您而开得更艳。”

  读懂了江诗信的孩子们,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是您的奉献精神打动了我,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今后,我也要像您一样,捧出一颗心而不求有所回报,只为祖国的明天更美好!”十堰市的女摄影师郭郁屏在给江诗信的信中这样写道。

  一次,江诗信在十堰冲洗照片。女摄影师郭郁屏的目光停在了一张三姐弟的合影上:13岁的姐姐陈洁穿一件大人的旧汗衫,胸前破了个大洞,弟弟陈武光着上身,8岁的妹妹穿了件用别针扣拢的旧衬衣。

  “真有这么穷吗?”女摄影师简直不敢相信。江诗信叹息道:“是啊,可惜我只有能力资助其中两个。”郭郁屏一震,立刻说,“您别急,剩下这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费用我包了。”从此,这位年轻姑娘上舞厅少了,买衣服也少了,把省下的钱按时寄给孩子。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山里的孩子,回到武汉,江诗信挑选数百张照片,贴在旧挂历上,并附简短的文字,制作成一幅幅可折叠的展板,到机关、企业、学校、社区、街头举办他的“苦孩子”摄影展,向人们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苦孩子”摄影展在严西湖渔场第一次展出时,他在展板前言中写道:我非闲极无聊,只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唤醒人们的爱心。请伸出您的友爱之手,帮助更多的孩子走进学堂,告别愚昧,走向光明,让我们共创辉煌。

  “苦孩子”令渔场职工为之动容。仅100多人的小渔场,救助的孩子就有47人。

  “苦孩子”摄影展,一座希望之桥。

  加入到江诗信爱心助学行列的人,越来越多。江诗信对每一笔捐款的去向都极其严肃。他把捐助人与受助学生列成表,结成固定的“对子”。为了尽快让失学孩子拿到钱款,重返学堂,他总是及时把募集到的钱款亲自送到乡下。当受助对象手持江诗信制作的、填写着捐受双方姓名和金额的“爱心捐助卡”,兴高采烈地走进学校,他又把这些镜头拍成照片,回赠给捐助人。每个学期末,他嘱咐受助孩子把本学期考试成绩寄给捐助人,为的是让捐助人感受到自己亲手播下的“种子”在开花、结果!

  洪山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各直属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也纷纷加入到“结对子”的行列。“江诗信捐资助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严西湖建起来了,“江诗信志愿者爱心协会”成立了,“江诗信爱心网站”开通了……

  国信寻呼武汉分公司70多名职工与山里的孩子结成“对子”。公司还捐助15万元现金和5万元教学设备,为郧西县三官洞乡建起一所新学校;

  武汉的大学生们,纷纷挤出自己的生活费,与山区孩子结成帮扶对子。华中科技大学还成立了“江诗信爱心接力小组”,一届一届往下传;

  湖北省电力公司刘宏业与妻子看到报道后,骑车从武昌岳家嘴赶到洪山严西湖渔场,请江诗信帮忙在郧西和红安两个地方联系5个贫困学生,每年拿出1000元予以资助;……

  12年,184个单位、2000多名“爱心使者”自愿加入到江诗信爱心助学的行列,2164名失学儿童重返学堂,39名曾经失学的“山里娃”跨进了大学校门,300多人参加了工作……

  12年倾情捐助。

  12年执著追求。

  大山深处的老百姓也许叫不出当地官员的名字,可谁都认识、谁都能叫得出,脚上一双草鞋、胸前挂着一架旧相机、一个为了孩子们搭起希望之桥的老人———

  江—诗—信!

  《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22日 第十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