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地质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2日09:54 贵州日报

  (一)

  9月30日,前过中秋后望国庆,正是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庆祝五十华诞时。我们随中国文化界地质采风行的作家、评论家们到了铜仁市103基地。

  这是一个相隔14年的“重逢”。

  上个世纪80年代末,省地矿局117队、105队在黔西南贞丰、安龙、晴隆等地发现了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卡林型金矿,改写了贵州不生产黄金的历史。我们参与了对这一里程碑式发现的多次采访,至此与地质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既是因为他们对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作出的突出贡献,更是因为地质人内蕴的如大地般深厚的气质。他们艰苦而又浪漫的工作,默默无闻却又有惊世发现。

  诗歌产生于劳动。而读懂地质人被日月星辰大地山川酿就的诗性是在于一次又一次的艰苦采访。也曾随地质队爬过无路的高山,穿越湍急的河流,也曾与地质人一起吃山间野菜,也曾住过“披星戴月”的地质帐篷,也曾为地质人摘来的一束野花而欢呼,也曾为地质人一曲惆怅的吉他曲而落泪。从陌生到理解,从理解到感动,地质人以他们长年闪现在深山老岭的身影而让一支支笔写下了他们。

  当我们从山野回到都市,我们几位同伴为了那一份感动,从当时有限的工资中划出一块,“凑份子”在中华北路才有几张桌子、创业之初的雅园宴请了几位发现金矿的功臣。

  在我们当时的采访日记中,与立下赫赫战功的117队、105队相比,103队似乎默默无闻。但因为地质人对我们的那一份吸引,我们想走遍省地矿局所有的地质队(当然未能完成)。在当时地矿局宣传部长李绍珊等人的热心组织下,我们的足迹也印在了不少地质队。103队就是那时去的,时值上个世纪的1990年秋。

  尽管曾看了117队在羊昌的旧址、105队在扎佐的基地,对地质人简陋的住房、艰苦的生活条件并不陌生,但当我们在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驱车到达103队基地时,我还是惊叹不已:一条泥泞不堪的狭窄公路两侧,歪斜的“干打垒”竹壁平房显得十分黯淡,破旧柴棚、家禽畜棚挤挤挨挨,陪同的人说103队目前没有什么新闻,也即乏善可陈。与103队几位面孔沉郁的人轻轻地握一下手,我们就坐上溅起高高泥浆的吉普车离去。自此,在我们的脑海深处,103队就与这么一幅凄风苦雨的画面连在一起,从来不用想起,也不会忘记。

  (二)

  重逢让我们猝不及防。

  当飞机降落大兴机场后,迎接我们的103队人已带着热情的笑容等在出口。坐上接我们的丰田越野车,气气派派地向铜仁市开去。

  因为记者这个职业,什么样的车没有坐过,可103队这辆车,却让我们犹有一种“改天换地”的感受。

  也许是10来年没有到铜仁了。一路上让人新鲜:平直宽广的大兴路,沿锦江两边鳞次栉比的高楼,繁华热闹的街容取代了10年前那个街窄房低、犹如一张旧照片的小城。

  当晚,我们来到103队基地。

  流光溢彩的灯光,流线型的队部新大楼,透出开放而现代的气息。举目四望,在大楼左侧看到了14年前的一点影子:还未改造完毕的半截小街,几间矮房。

  队长周琦正率部下在位于队部大楼后面的一个大广场上忙碌着,但见几个巨大的红灯笼已高高挂起,长长的条幅依次展开,不少人还在张灯结彩,孩子在人群中打闹,老人在一旁微笑,洋溢着浓浓的喜气。

  这哪里还是那个103队?环顾这名为“震旦”的6000余平方米的大广场四周,漂亮的楼房一栋接一栋,正是难识此队真面目,只因身在楼群中。

  到哪里能看103队的新全貌呢?

  周琦队长一笑,领我们走进了队部大楼一楼的队史陈列室。

  103队向我们展现了不寻常的历史,敞开了它的心扉:矿石样品、打钻的工具、奖状、证书、专著、论文集、照片……这是一个短时间无法读出要领的历史。于是在周琦的指引下,我们看到了一张特殊的“作战”图:从103队基地起,红色的箭头由此伸向黔东大地,松桃、玉屏……再伸向黔西南、毕节、威宁……所到之处,就是103队目前找矿、开发战犹酣的地方,每一条箭头的延伸,都是103队奋进高歌的足迹。

  103队是我省第一支地质队伍,前身是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西南地质局235队,成立于1954年。在建设新中国的号角吹响之际,作为我省的第一支地质队伍,首先打开了贵州丰富矿产资源的第一座宝藏,在铜仁万山开始了新中国的第一次汞矿普查,编写出我国第一份汞矿普查报告。从那以后,这支队伍几经更名,同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第一,写就了一篇又一篇的精彩华章。

  编写提交了我国最早的汞矿储量报告————《沙洛湾————迥龙溪汞矿储量报告》;在上个世纪————1961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松桃大塘坡震旦系原生锰矿————菱锰矿的发现和大塘坡、杨立掌、大屋三个锰矿床的发现和评价(带动邻省市锰矿的发现和评价),促成了全国第二大锰业基地的诞生;1977年,发现隐伏于地下400米深的大型汞矿床————乱岩塘汞矿,成为我国上世纪70年代找矿的重大发现。1986年,勘查评价了全球最大的重晶石矿———天柱大河边超大型重晶石矿床,完成了原地质部重点攻关项目————我国第一个岩芯钻探直孔井下定向分枝孔;在省内,103队第一个推广使用小口径金刚石钻进,第一个实现钻探小口径化,第一个使用绳索取芯、第一个解决钻杆接头、卡簧热处理工艺、第一个使用泵注水泥护孔和小口径偏斜……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建立,一直在计划经济轨道上高速运行的地质人经受了两个体制转变之间的最大的挤压:从只知道埋头找矿到抬头看路,这对于地质人来说,是一次成长中最难忘的迷惘和阵痛。指令性任务的减少带来国家下拨地勘经费的减少,曾呼啸山林的“地质虎”一时找不到用武之地,“虎落平阳”,103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几年前,留在我们脑海中那个秋雨泥泞的画面,是困顿的103队人最痛苦的“表情”。而眼下,这张划满了红色箭头的地图犹如一张英姿勃发的“面孔”,用简洁而又激昂的语气讲述了103队人又怎样再振虎威。

  进入新世纪,103队通过资料的二次开发,加强成矿预测,进一步圈定了以锰、铅锌、重晶石、金为主及煤、硅石等矿种为辅的30余个找矿靶区,大力实施对外合作、引资开发,吸引着中外客商纷至沓来。先后引进了香港宇利集团勘查开发西溪堡锰矿和唐家坪铅锌矿、青岛红星集团勘查开发下溪锰矿和大河边重晶石矿、湖南金瑞集团戡查开发石塘锰矿、浙江温岭宏泰公司开发中山锰矿、杭州豪晟生物技术公司勘查开发银厂坡铅锌矿、杭州挺西公司开发黔东锰矿、铜仁武陵冶化总厂勘查开发长行坡锰矿、云南昊龙公司勘查开发云炉河坝铅锌矿、大龙锰业集团勘查开发盆架山锰矿等。极大地推动了103队地勘经济发展,连续四年保持30%以上速度增长。

  30%的增长率,一个难以想像的数字,一个抽象的数字,一个令103队自豪的数字。曾几何时,困顿的103队人“围攻”过局领导,要吃饭,要出路。而今,同样也是103队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

  (三)

  从不会游泳到踏波斩浪,103队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鱼得水,上山猛虎下海蛟龙,103队人迎来一个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早晨。

  看了多少房开沙盘的模型?领略了多少未来构思的风光?我们记不清了。但在103队史展里,我们却第一次看到一个完全写实的微缩景观。

  现代化的办公大楼、漂亮的宿舍楼、宽阔的广场、鲜花绿树……这就是103队人现在生活工作的地方,在周琦队长的指引下,一栋栋楼房的模型变成了现实,这几栋是为老职工修的、这24、25栋是待青楼、这26栋是大学生楼……

  待青楼,什么待青楼?原来,除了解决所有老职工的住房,还为一些没有工作的青年专门修了两栋楼房,一室一厅,让待业青年不依附父母,而是有了基本的个人生活空间。

  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似乎是必然的结果,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切实解决每个职工、每个家庭的后顾之忧,则是103队领导班子以人为本的感人之处:执政为民不是一句口号。而当我们问地矿局有关人士后得知,在全局,103队的经济实力并不是最强的,但却有这样的举措,令我们一行人感叹不已,议论了许久许久。

  103基地是目前铜仁市人居环境最好的,成了铜仁市文明社区的一面旗帜,省地矿系统文明基地现场会,就是在103基地召开的。

  (四)

  9月30日,艳阳高照,103队基地一派鼓乐欢畅、彩旗飞扬,职工们扭着秧歌、划着旱船,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嘉宾:省地矿界的元老、技术泰斗,省、铜仁行署有关领导、各兄弟单位的当家人……唱不够胸中快意,舞不尽袖底春风,103队人要把欢庆50岁生日的喜悦,与每一位来宾分享。

  50年,103队人为贵州的经济社会进步,作出怎样的贡献!

  50年,全省地质人又为贵州的今天,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在庆祝大会上,铜仁地区行署专员谌贻琴用最热情的语言感谢103队人为本地区作出的贡献。代表一方政府,谌专员的讲话让全场与会者都咀嚼到了不寻常的骄傲。近两年来铜仁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其中工业经济的增长占了全地区经济70%。这70%中,矿产资源的开发就占了60%。

  这沉甸甸的60%,这让铜仁人民步上发展快车道的60%,这让103队人喜泪横抛的60%啊。

  作为贵州地质系统的元老,103队人在50年的岁月里为贵州找到了汞、锰、铁、铅锌、铝土、金等28种矿产,为省地矿系统培养输送了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社会价值是他们写在贵州高原最壮丽的诗行。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地质人踏遍青山,在叩开一座又一座地下宝藏的同时,也写下了对地质、对贵州高原、对时代的浓浓诗情。因此,地质人成为一个酷爱文学的群体。因了那在大自然踏出的串串足迹,成就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对现实、对理想、对国家、对民族的别样情怀,这情怀入诗入歌入文,于是,在省地矿系统,就有袁浪、李绍珊、陈跃康等人的飞扬文字,登上贵州文坛,展现出地质人的理想与情怀。

  欧阳黔森,103队人。从一个取样工到作业组长,从一个地质人成为今天在全国颇有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带着地质人特有的理想主义、唯美主义和浪漫情怀,他不能不写他热爱的地质,他不能拒绝地质人生对他的珍贵赐与。当一些人苍白得到灯红酒绿中去寻找文学灵感时,欧阳黔森带着黔山秀水的神韵生气勃勃地走上中国文坛……

  这就是103队人的风貌,这就是贵州地质人的精神。当我们再一次走进地质人的精神天地时,有一段话让我们深深感动:“我在大学学地质又从事地质工作25年,这期间大部分是在非常艰苦和恶劣的环境中度过的,我深知人生的艰辛,也知道国家建设的艰难。但我也树立了一种信念,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一定能达到光辉的顶点。”2003年3月8日,在答中外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的这一席话让中外记者为之动容、钦佩,更让103队人深深铭记。因为103队人不畏艰险,103队人勇于攀登,有信心再创新的辉煌。

  作者:张幼琪 苏丹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