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龄化社会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2日09:54 人民网

  本报记者 江南

  我国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今后,“少生、少死、高寿”将是普遍现象

  记者:以往提及“老龄化”,我们想到的总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当前我国是否真的全面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王涤:老龄化确实是在发达国家先出现的。他们较早地进入低生育率阶段,少儿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按照国际公认标准,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7%以上,或者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就是老龄化社会。

  我国社会步入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发达国家从出生率出现下降趋势到进入老龄化社会,过程一般将近100年;而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出生率开始大幅下降,到本世纪初就迈入了初期老龄化,过程不过20多年。不可否认,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推动和加速社会老龄化进程的政策性因素;同时,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疾病控制、卫生条件及生活质量快速提升,也是重要因素。

  据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人口总数的1/4左右。今后,还会有向高龄化社会发展的趋势,80岁以上高龄人口所占比例也会越来越高。将来的社会,“少生、少死、高寿”将是普遍状况。或迟或早,各国都将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口老龄化是本世纪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

  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养老保障问题亟须关注

  记者: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老龄化”发展特点与发达国家有什么不同?由此带来哪些突出问题?

  王涤:发达国家普遍的规律是:社会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美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000美元。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就有能力解决老龄化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相比之下,2003年我国人均GDP仅为1000多美元,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应对老龄化的能力也会受影响。

  另外,我国老年人口中农业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口占了很大比例,许多老年人既缺乏经济积累,又缺少知识储备。目前我国城镇人口中65岁以上老人比例为6.42%,而在农村这一比例已达7.5%。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比城市更快。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的减少、占总人口比例的下降等,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在人口领域的反映;但这种变动也给当代农村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劳动力结构老化。

  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城市要低许多,而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尚未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大部分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障还是空白,这一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空巢”家庭大量出现。对于许多农村老年人来说,子女远离身边,他们要继续田间劳动,没有“退休”可言,一直要忙碌到劳动力丧失的那一天。

  父母与子女间交往减少,老人独居普遍,家庭的赡养功能大大弱化

  记者: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要,我国社会养老模式、养老保障体系应做哪些转变和调整?

  王涤: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老人自养和社会养老等多种模式共存,但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普遍建立,老年人的供养方式必须也必然向“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和自养为辅”的方向发展。

  现代年轻人更多地通过走向社会、参与竞争获取知识和财富,而不是依靠从家庭长辈传承知识经验与经济遗产,父母与子女之间交往减少、亲情淡化已成为趋势。随着社会中多代合居联合型大家庭的解体、核心小家庭的普遍化、“空巢”家庭的大量出现,老年人独居越来越普遍,家庭的赡养功能大大弱化。这一社会趋势要靠社会化的途径来应对,政府应承担起责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速老龄化的今天,必须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通过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来确保所有的老年人“老有所养”。

  步入老年后,老人一般要经过健康期、带病期、伤残期等阶段,相应需要关怀抚慰、医疗保健、护理照料等服务,目前这些方面的专业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备,水平不高。从现在开始,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丰富新时代的“孝”观念,子女对长辈“尽孝”更要注重“精神慰藉”

  记者:不少老年人虽然能“老有所养”,但他们面对的精神孤独感恐怕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新时代里,如何为传统的“孝文化”注入新内涵?

  王涤:在物质层面上的“尽孝”,将来更多地可以由社会来承担,许多老年人的经济储备也具备了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能力。所以,子女对长辈“尽孝”,不仅仅是买点好吃的、好穿的送去,更要注重“精神慰藉”。

  老年人、青年人确实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彼此保持一定距离的生活空间更有助于形成家庭关系民主化和代际关系平等化。目前很多人理想的模式是,婚后与父母就近居住,保持“端一碗汤不凉”的空间距离。有专家因此建议,要设计尽可能满足几代人家庭“有分有合”居住的住宅模式,使多代人既能拥有各自独立的生活空间,又能互相照料,不造成交流的障碍。

  希望青年人“常回家看看”,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回到温暖的家中,看看爱你的父母,对年轻人本身也是一种情感的满足。

  提倡现代“孝文化”,不仅可以促进家庭和睦幸福,而且对促进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都具有积极意义。老龄化并不可怕!我们要努力探寻可行的应对措施,全力建设一个老少融合、代际共享的美好未来。使老年人安享晚年,不仅是每一代人的责任与心愿,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的表现。-《人民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