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招聘怎能只认学历?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2日21:19 人民网 |
网友:蔡永飞 2004年10月21日《新京报》报道,北京市教育人才市场正式启用,首场教师招聘会在海淀区增光路举行。从引进人才条件看,年轻博士和社会资深人士(具备副教授、教授等副高以上职称)成为高校引进人才的首选,博士成高校招聘的“香饽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负责招聘的韩老师甚至“提醒”众多“执意留下”简历的应届硕士:“应聘时不要有侥幸心理,减少盲目性。” 因为这个“北京教育人才市场”还将在11月6日、13日、20日、27日六天上午9时至下午3时继续举办教师专场招聘会,除了大学,还有幼儿园、小学、中学、中专(技校)、民办高校专场,笔者认为也有必要“提醒”一下用人单位:受到更多欢迎的博士以上学历、拥有副高以上职称者,不一定就是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人才,教育人才更需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 去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要求“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克服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应当说中央的这一要求是在总结多年来人才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非常符合实际。 如果说有些行业中有些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把学历、职称摆到突出的位置,也许会有它的用处,比如有些单位把对人才炫耀性消费当作一种宣传策略,其醉翁之意并不在用人,那么,也许并不是不可以。而惟独学校绝不可以这样做。 第一,教育工作者从事的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必须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就要误人子弟。 第二,如果学生从自己上学时就切身感受到什么叫做“不拘一格降人才”,就知道只要有真才实学,不管什么学历、职称也会受到任用和重用,那么人才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这个导向就会成为学生们刻苦学习的一种动力。 第三,如果一个学校里弄了一堆号称博士、教授的人在那里,实际上平平庸庸,那么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反面教育,很容易把学生引向追求学历之类外在东西的路子上去。 第四,现在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上还严重存在着“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因而我们的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在推动社会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这一方面,应该比任何单位更有责任感和紧迫感,应该努力成为用科学人才观去选人用人的楷模,而不应该跟在旧观念、旧习惯后边不思进取。 所以,笔者建议到北京市教育人才市场去招聘教师的学校,立即修改你们引进人才的“条件”,按照“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原则,对愿意到贵校担任教师的人不设任何限制,是谁都给机会:只要到课堂上试讲一下,由学校优秀教师组成的评审组一投票,谁适合聘用的公正结论就出来了;只要就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做一个实验什么的,由学校科研能力强的教师组成的评审组一评审,有没有科研能力也就八九不离十了。如此一来,应聘人员如果没有“两把刷子”自然会退避三舍,即使是博士、教授也不见得敢来给您添堵;如果脱颖而出了,即使他没有任何学历、职称,我们又为什么要拒绝呢? 新闻链接: 博士成高校招聘“香饽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