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炒作大师”(金台随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3日05:2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梅桑榆

  于报刊图书铺天盖地、影视剧遍地开花之今日,作品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眼球,怎样才能造成一书出版万众争购、一剧播出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便成了一些作家、编剧、导演挖空心思、精心研究的课题。而少数智商奇高者,经过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之后,便成了名震神州的“炒作大师”。

  炒作大师横空出世之前,也有过一段模仿摸索的成长过程,其招数没啥出奇之处,比如出一本小册子,求爷爷拜奶奶,请名人或官老爷写个序夸赞一番,或是把那些被他用茅台五粮液灌得晕头糊脑的名家或准名家信口开河的美言谀辞,诸如赞他是天才、鬼才、奇才、怪才,称他是文坛领袖、剧坛魁首,夸他是李白再生,东坡转世等等,一股脑儿冠于书前,或罗列书后,以诱惑读者。后来他发现,这么干固然可为自己的大著贴金镀银,但却像女人簪花,只有莲足所到之处,方可显其美,缺乏广而告之的宣传效果。于是他另出高招,把所能请到的名家方家全部请到,召开所谓新闻发布会或曰作品研讨会,并广邀记者参加。他先是向与会者遍发红包,盛宴款待,然后请他们即席发言,会后撰文,并评论他的大作。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各路大仙于又吃又拿之后,怎能不写一篇热情洋溢、一赞三叹的吹捧文章?而这些文章一经媒体发表,自然会吸引众多的眼球。

  然而,这些年来,由于把种种伪劣产品吹成精品、极品的广告层出不穷,大众对那些被媒体吹得神乎其神的玩艺儿渐渐产生怀疑,并由怀疑产生逆反心理。而自吹自擂的宣传,也就很难达到预想的轰动效应。于是炒作大师与时俱进,又出高招,他于大著出笼之后,暗中约请一帮哥们姐们,精心策划,各派任务:张一刀负责撰文点明大著如何神妙;李三炮负责撰文反驳,指出此作问题很多,并且特别点明书中的色情描写过于细腻、过于露骨,比《金瓶梅》还过火,比《肉蒲团》还刺激;王辣椒则负责撰文反驳李三炮文学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于是乎,一场围绕大师作品孰优孰劣的论战在几大媒体隆重展开,有赞扬、有批评,有批评之批评,几个哥们姐们又各化数名,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地发表文章,以造成作品引起读者广泛注意的假象,从而吊足大众的胃口。于是乎,作者红矣,大著红矣,银子哗哗流进大师腰包矣。

  他既为大师,其高招当然不断翻新,令大众眼花缭乱,难辨真假。他编一部电视剧,会在媒体发布一则八万元征集主题歌词的广告,其实歌词他自己早已写好。他或是发布一则关于剧中某女主角失踪的寻人启事,其实这位女主角正在剧组拍戏。他在一本大著未出版之前,接二连三地在报上发消息,说是他又在写一部经典著作,为防泄露大著的内容,他像地下工作者一样,经常悄悄变换写作地点,其实他呆在家里哪儿也没去;他或是宣称由于电脑受病毒侵袭,文件全部被毁,而巨著的备份软盘又不慎遗失,要出价十万元寻回遗失的软盘,其实他的电脑一直正常运转。总之,于一部大著出版之前,他要把此书的写作与出版过程描绘得起伏跌宕、辛苦异常,以猛吊读者的胃口。

  其实,是否真的大师,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

  《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23日 第八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