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雇员选拔能否进行任前公示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3日10:50 人民网 |
日前,北京市海淀区正式出台《海淀区政府雇员制暂行办法》,将此前酝酿的雇员选拔工作固定为制度。在办法实施前,在海淀区北部地区开发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试行雇员制招聘的首批7名政府雇员,目前已上岗,初定年薪为每人20万。(见10月22日本报) 从这个暂行办法来看,政府雇员主要集中在普通公务员胜任不了的技术领域,专门从事特殊专业技术或技术总管工作,因此拿高薪似乎也理所当然。不过,20万年薪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2003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24045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北京市职工去年平均工资的8倍,比政府部门的普通公务员薪水也要高出数倍。 鉴于政府雇员的20万薪金全部出自公共财政资金,也即来自纳税人。所以公众对政府雇员有着不同寻常的兴趣,甚至许多人对此抱着质疑的态度。公众的疑虑一方面在于担心政府雇员可能“近亲繁殖”,由与政府工作人员关系亲近的熟人担任。另一方面担心政府雇员“高薪低能”,工作能力不能与20万年薪相匹配。 因此,政府应对政府雇员的招录进行严格的考核选拔,保证录用的都是优秀的政府雇员,以打消公众的这些疑虑。据了解,海淀区需要实行政府雇员制的单位,须先向区政府提出立项申请。经批准后,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并经过一系列笔试、面试、考查和专家测评环节,确定人选。这个招录程序可谓严格,然而这中间还是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即任前公示阶段。 我们知道,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目前已经在各地实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政府雇员虽然不同于领导干部,但由于其领取的是来源于纳税人的高额薪水,在社会上同样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政府雇员的相关信息应该让公众知道,并接受他们的监督。此外,政府雇员也是政府中的一员,代表着政府做事,对政府雇员的要求就不能仅仅限于技术能力方面,对他们的道德品行的考查也必不可少,而一系列笔试、面试、考查和测评,虽然能对一个人的技术水平或能力做出判断,但却很难对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任前公示制则可以一定程度地杜绝这些弊端。 倘若政府雇员鱼龙混杂,不但不能体现出原来预想的政府雇员制的价值和作用,还将影响到政府的公信,致使公众不满意,政府公务员恐怕对政府雇员的高薪也难以信服。所以为保证招录到优秀的政府雇员,必须严把政府雇员的入口关,在严格考试考核的基础上,再进行任前公示,让公众参与评议,这样一来政府雇员的选拔将最终能得到公众的认同与支持。 本报特约评论员刘培锦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