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莫迪洛:幽默是恐惧里的温柔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3日11:38 人民网

  张璐诗

  2004年10月,阿根廷漫画大师、“大力水手”的创作者来到了北京。在这位用漫画思考世界、呈现世界的智者看来,北京有它美好的一面,而对所有的中国读者来说,大师的光临带来的是莫迪洛漫画新一轮的热潮。在莫迪洛离开中国之前,本报对这位漫画大师进行了一次专访,已经72岁的莫迪洛在访问中不仅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更重要的是,他依然保持着一颗面向未来、面向希望的赤子之心。

  莫迪洛(1932-),阿根廷漫画作家,当代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漫画大师之一,他于1960年创作的“大力水手”是动画历史上最著名的形象之一。20世纪70年代之后,莫迪洛创作了大量平面漫画,1992年,美国的国际漫画杂志《幽默世界》对来自46个国家的245位漫画家进行排名,莫迪洛排名第三。

  北京令我联想到南美

  为了我的工作,我喜欢看人,我不跟纪念碑说话,只跟人说话。一个城市里最重要的是人。

  新京报:你对北京有什么印象?给往后的创作积累了新素材吗?

  莫迪洛:北京令我联想到南美,我成长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到处在拆房子,还有这里树的样子。去了故宫、天坛、长城,对我来说都是为我的卡通创作做“记录”。过去几天里记得最清晰的是故宫,还有一些餐馆、京剧。看到这里很多游客不停地拍照,又不是为了写书,只是为了留在家里做纪念,没意思。我到处旅行,但我讨厌当游客。为了我的工作,我喜欢看人,我不跟纪念碑说话,只跟人说话。一个城市里最重要的是人。

  新京报:那么这次在北京跟人交流得多吗?

  莫迪洛:很少,因为语言的问题。但幸运的是有很多认识我的人,上前来跟我说话,问我问题———像你。我一辈子都很害羞,都等着女孩子们主动跟我说话的。

  新京报:在北京呆了近10天,对本地漫画家有何印象?对中国的漫画呢?

  莫迪洛:来以前我谁都不认识。中国的漫画一直也没在国外发行,我只在几年前意大利的一个国际展览上看过一些中国作品。当时的印象是中国的卡通比较狭窄,视野不宽,很难看得明白。现在感觉开放多了,较贴近欧洲漫画界的宗旨———“为所有人作画”,而且现在国外也能看到中国漫画了。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都一样:沟通能减少问题、战争。我不认识你之前,你是敌人,互相理解以后,战争就不可能了。卡通是和平的工程,这是我创作的动力。我的画从不涉及战争、暴力、误解,只让人们发笑。至少我愿如此。

  新京报:这样会不会陷入“逃避主义”,有逃避现实之嫌?

  莫迪洛:有一种现实是我们已经知道的,我想借另外一种现实从前一种里面跳出来。面对杀戮、战争不断的国际局势,我试图寻找一个关于停战、和平的出口。这不是逃避主义。如果在当今这种现实里走下去,我们在自我毁灭,这个星球就无望了。我经常重复一句话———人要彼此信任,人性之间要彼此信任。我们应该回到一起,同甘共苦。但实现的路还很长。我希望的是一个世纪以后人们的话题里再没有战争,到那时候人才能叫真正进入“文明社会”。

  新京报:你看到自己的书起到的实际作用了吗?

  莫迪洛:我想有的。不时有许多人来向我道谢;我的书在各国销量都很好,包括中国,这是个好兆头———说明大家看懂了。

  我自己的诠释是惟一准确的

  没有字的卡通就没有口音,人人都能理解,这样我的书无论在法国还是中国都一样,真正“无国界”。

  新京报:你从找到灵感到创作的过程大概是怎么样的?

  莫迪洛:灵感是靠观察得来的,没有一闪而过的东西,专心下来,我经常花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才能找到灵感。我用脑子创作,但要依靠电脑技术做设计。我用强烈的颜色,颜色代表情绪。每幅画我都很用心,要画很多次。你看,这一幅画你可能只用10秒就看完了,但这次出的10本书,我整整花了38年才完成!

  新京报:你漫画的一大特点是没有文字解说,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

  莫迪洛:我的画里没有文字,因为我只懂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再说我的书在很多国家发行,没有字的卡通就没有口音,人人都能理解,这样我的书无论在法国还是中国都一样,真正“无国界”。

  新京报:对无字的漫画,通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诠释,你在漫画中是否只想表达一种意思,还是本来就有“留空”的意思,有多种诠释的方向?

  莫迪洛:我会说我自己的诠释是惟一准确的,但我不排斥别人的理解,我喜欢有交流。

  我寄希望于未来的一代

  我爱多交朋友,但因此也徒增伤感:到了我现在的年龄,朋友们一个个离开。

  新京报:你曾说过无论如何都相信未来———现在依然相信吗?

  莫迪洛:现在我这么说,年纪上不大合适了。我想看不到我希望见到的了,但我寄希望于未来的一代。我想看到的“和平相处”,并非宗教上常说的“互相友爱”,而是“互相理解”。宗教上那层意义多少是自私的:去爱他人,是为了自我福祉;但“理解”是给予。我的幽默属于“给予”,我不为自己创作幽默。

  新京报:你没有宗教信仰?

  莫迪洛:没有。我只信仰人、信任我喜欢的人。“人”是可以碰得到摸得着的,宗教说的却是看不见触不到的———那不可能走进我的生命。我爱多交朋友,但因此也徒增伤感:到了我现在的年龄,朋友们一个个离开。如果我有信仰的话,也许就是有一天能重见到他们。

  我从来不会低垂着双手

  我住的地方不叫南美,而叫地球。我们现在坐在北京,北京在中国,中国在地球上,地球在银河系里,银河系在宇宙中。现在我能感到地球就在我脚下。宏观微观兼顾。

  新京报:你感到现在作画与年轻时有哪些变化?

  莫迪洛:现在我可以肯定我的卡通可以感动很多人,以前还不确定。比如中国那么多的人熟悉我的画,我很惊讶。于是我知道我需要更得人心。这样反而使我感到了恐惧,怕令人失望。

  新京报:在你的画中能感到狂野与激情,会不会是受到南美环境的影响?

  莫迪洛:不。我住的地方不叫南美,而叫地球。我们现在坐在北京,北京在中国,中国在地球上,地球在银河系里,银河系在宇宙中。现在我能感到地球就在我脚下。

  我们该去模仿动物,动物从来不会犯错误,只凭本能生活。我画画的时候,技术除外,一向努力学着像动物那样,用本能去找灵感。你养猫吗?观察猫的动态很有好处。但猫能活20年,现在养的话,它活得比我长,以后就没人喂了。以前我也养过狗,还想养马,最想拥有长颈鹿!但那是不可能的。

  新京报:你提长颈鹿,我就想起了你喜欢画长颈鹿。这种动物身上有什么特质那样吸引你?

  莫迪洛:30年前我在一个地方呆着,从那时候开始发现长颈鹿的样子非常有意思,它们的大眼睛很有趣,它们的体态优雅、尊贵。相比之下,狗是人的奴隶,缺乏尊严,猫比狗独立、自由。

  新京报:还发现你特别爱画有高度的形象。

  莫迪洛:是的,我想给人一种“向上”、“上升”的感觉,我总是希望人的状态都在一个高扬的位置;我从来不会低垂着双手。

  新京报:那你的主角都是圆乎乎的形象又是怎么回事?人人都有圆圆的大鼻子,连老鼠、叶子的线条也是“圆”的。

  莫迪洛:哈哈,那是因为我想让我的卡通里面所有的形象都有一个“名字”,所有的人、动物都是“一家子”,大鼻子就是这个家庭的特征。

  读者一看就知道是我的东西了。当然我也尽量设计得可爱一点。

  新京报:你用笔下的动物喻人吗?

  莫迪洛:我会让它们像人那样行动。人活着,动物和人共同生存在一个星球上,同样经历着生老病死。很久很久以前只有森林和动物,所有的灾难都是人引起的,我只想让世界显得美好一些。

  幽默是恐惧里的温柔

  我好比一个小丑,小丑也有低落、忧郁的时候,但他们用温柔的方式让人们发笑,因为他们热爱人类。

  新京报:你曾提过你假想中的读者就是“人类”。也包括生计不保的流浪汉等人群吗?精神食粮对他们该多么奢侈。

  莫迪洛:我确实不认为他们读得起。但我刚得知,中国文化的官员提议把我的400本书送到穷苦山区的图书馆去,我很高兴,也不要版税了。

  新京报:你说过一句话,许多人都知道:“幽默是恐惧里的温柔”。怎样的亲身经历令你有这种感受?

  莫迪洛:我的“恐惧”不是对自身死亡的恐惧———我死了,不可能说“我昨天死了”;这种恐惧是我目睹了周围发生的事情,为吃不饱的孩子,为在战火中受难、死去的人们难过。我感到需要某种东西去对抗这些负面的情绪,在我工作的时候就不会有这种恐惧了。也许是因为这样,我的生活里绝对不能缺少幽默,我绝不会去看缺少幽默的电影。比如说我就不喜欢MANGUS的电影,我觉得里面缺少了“温柔”;可是很多年轻人却喜欢,这不大妙。

  新京报:目前你所接触的新一代的漫画家,你认为他们的方向跟你对幽默功能的阐释一致吗?你看得出他们都心怀“温柔”吗?

  莫迪洛:我希望是这样。不过也有虽然用上战争、血腥的元素,但这只是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来创作。有的漫画家只画政治漫画,也就缩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不思进取。我希望自己能继续进步,视野更宽一些,走得更远一些。我希望能从地球外面看进来,这只能是想像了。

  新京报:你认为自己爱幽默是天生的还是更多来自后天?

  莫迪洛:当然是后天,像你看到的,我自己并不是个有趣的人;我好比一个小丑,小丑也有低落、忧郁的时候,但他们用温柔的方式让人们发笑,因为他们热爱人类。我也热爱人类,想和大家分享快乐,尽管我并不算十分快乐。

  本报记者张璐诗来源:《新京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