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注敦煌再发现:走下壁画的敦煌拳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3日14:3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兰州十月二十二日电 题:走下壁画的敦煌拳

  作者黎晓春王文元殷春永

  在敦煌壁画上站立了千年的武术,曾走下壁画,出现过一段短暂的繁荣。

  通过敦煌壁画和遗书的记述,可以想象在汉唐之时,敦煌尚武之风非常兴盛,既有义薄云天的侠客,又有春风得意的“少年将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敦煌莫高窟中的武术史料就已得到当地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当时,甘肃武术界人士首次提出了创编敦煌拳的想法。自幼酷爱习武的王得功见识并参与了这一过程。

  “为了创编敦煌拳,我们不仅查阅资料,走访地方武术界名家,而且到敦煌莫高窟进行了实地研究。”考察组经实地考察得出了一个初步结论:莫高窟壁画中的武术与流行在甘肃地域的传统武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考察结束后,专家们以壁画中所得到的有关武术史料为依据,借鉴中国长拳的结构、风格、特点,吸取甘肃流行地方拳种的手型、步型、脚型、身形、平衡的劲力,采用移植柔和,融会贯通的方法,取众家之长,集思广益,反复推敲,开始进行敦煌拳的编排。一九九二年八月,完成了敦煌拳及其系列套路的创编。

  “以敦煌命名此拳,寄意在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中华武术之精华。”现任甘肃省武术协会副主席王得功先生认为,敦煌拳系,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它包括敦煌拳二路,敦煌基础拳三路,敦煌健身拳三路,以及刀术、剑术、枪术、棍术、铲枝等套路。

  一九九二年首届“丝路会”的开幕式上,甘肃省武术协会组织了一百六十人的大方队,向中外来宾表演走下壁画的敦煌拳。王得功现在谈起这段经历仍是记忆犹新:“那时候,我们表演的敦煌拳万众瞩目!”

  “敦煌拳的特点是动作古朴,拳猛势烈,造型优美,飘洒大方,刚中寓柔,柔中寓刚,防中寓攻,攻中寓防。既展示了西域古老敦煌拳威武剽悍的阳刚之气,同时又饱含着天女翩翩起舞的阴柔之美。”王得功介绍说,敦煌拳是以佛手掌为主的,可以说,佛手掌是敦煌拳的一大特色。

  “敦煌拳的发掘整理,是一项艰巨而宏伟的系统工程,就发掘而言已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然而,王得功对此事也存有许多惋惜,“人们没有想到,对敦煌武术而言,一九九二年的表演只是一个短暂的繁荣,热热闹闹的丝路节结束后,敦煌拳也逐渐被遗忘。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没有在更为广阔的空间看到敦煌拳的影子。”

  如何让敦煌壁画上的武术复活?甘肃武术界的一些专家截至目前仍一直在进行研究。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