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印象派绘画在中国(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4日05:55 人民网-人民日报
印象派绘画在中国(组图)
蓬图瓦兹的加莱山坡(油画)

  保罗·塞尚

  水天中

  1874年,莫奈在巴黎展出他那幅著名的风景画《印象·日出》。当时,中国艺术界对发生在遥远欧洲的这一艺术事件一无所知。在中国南方,聚集在上海的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等画家格调清新的作品,得到上层文士和市民阶层的一致好评。他们被称为“海派”画家———中国的“海派”是与法国的印象派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另一波创新浪潮。

  虽然中国青年去欧美留学的不比去日本留学晚,但中国美术家对印象派的了解与接受,主要是通过日本美术教育这一环节展开的。“印象派”这一词语,也间接来自Impressionschool的日译。

  在法国印象派画家取得历史性成功之后的1887年,一个日本年轻人到巴黎学习美术,并对印象派绘画产生巨大兴趣,他就是黑田清辉。1905年,中国天津的李叔同去日本留学,次年入东京美术学校,成为黑田清辉教授的追随者,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最早接受印象派艺术观念和绘画风格的画家。李叔同虽然是最早接受印象派影响的中国美术家,但他归国后短暂任教期间的主要贡献在绘画写生教学的普及,而非印象派艺术的启蒙。真正推广和实践印象派艺术的是李叔同之后的留日学生,如关良、陈抱一等。具有强烈开拓意识的美术教育家刘海粟,是印象派、后印象派的重要推介者。虽然刘海粟本人不曾接受西洋画的系统训练,但他在对日本做短期访问后,立即满怀激情地推崇西方绘画的新浪潮。

  虽然李叔同很早就出家为僧,关良的趣味转向水墨画,闻一多归国后将他的创作定位于文学与诗歌,陈抱一特别赏识的张弦又过早去世,但印象派绘画仍然以迅猛的速度和规模赢得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沿海各大城市主要的美术院校———国立的北平艺专、杭州艺专,私立的上海美专等学校的西洋画教学都倾向于印象派及后印象派风格。坚持学院写实倾向的有国立中央大学艺术教育系和私立苏州美专等,学院风格的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基本是呈现平分秋色的局面。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绘画展览和出版物中随处可见印象派风格的作品。

  在艺术理论领域,介绍探讨印象派的著述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流传。在这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有吕、林文铮、倪贻德等人。

  西方写实绘画从进入中国到为中国艺术界接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而印象派从始为中国人所知到大行其道,间隔的时间显然要短得多。除了历史环境的变迁之外,印象派绘画与中国文人水墨画在某些方面有相通之处,是其中原因之一。1929年的第一届全国美展中,已经出现了不少具有印象派风味的作品。

  在中国艺术家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越来越具有好感的时候,对它们的批评也随之而来。这种批评不是来自传统文人画家,而是来自留学巴黎的油画家,最突出的就是坚守学院派写实传统的徐悲鸿。他认为中国美术界对印象派的赞美是由于赞美者之“不知学”。但徐悲鸿对印象派画家并不一概否定。他对莫奈赞誉有加,他反感的是马奈和雷诺阿,一言以蔽之曰“庸”、“俗”。

  1949年新中国诞生,苏联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批判影响了中国理论家对印象派的看法。从理论上对印象派的否定持续到1956年。当年,苏联举行全苏美术家代表大会,会上有人公开质疑对印象派艺术家不分青红皂白的打击。风声传到中国美术界,便吹动不大不小的涟漪。为印象派鸣不平的中国美术家为数不少,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连续举行有关印象派艺术的讨论会。随之而来的政治运动以不少相关人员受批评,甚至受惩罚而为这场没有结论的讨论做出了结论。

  反右运动结束到1964年之间,是文化、思想比较宽松的阶段。上海出版了《印象派的绘画》,约翰·雷华德的《印象画派史》也于1959年在北京翻译内部出版,这本书是在中国出版的有关印象派的最完整的著作。

  1964年开始的对修正主义思想的全面批判,开始了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全盘否定。此后十多年间,印象派和所有现代艺术成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打击对象。60年代前期公开发行的一幅毛泽东穿着浅灰衣服的画像,由于略具光影效果而被江青指控为“印象派”,随即停止发行。

  印象派在中国的复苏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1979年夏天,“法国印象主义绘画图片展览”在北京中山公园开幕,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首次完整地公开展出印象派作品。虽然人们看到的是印刷品而非原作,但它标志着中国的文化生活的新阶段,公众终于有机会一窥被妖魔化的印象派真面目。一位参观者在图片展览的意见簿上留下的参观感言道:“我的妈呀!可怕的印象派原来是这么回事……太可爱了!”

  1982年是印象派扩大影响的一年:美国企业家哈默私人藏画在北京展出,其中有马奈、莫奈、高更、凡高等人的数十件作品。这是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画家第一次在中国集体亮相。美术理论家吴甲丰的专著《印象派的再认识》也于是年出版,这本为印象派正名、辩诬、恢复名誉的专著,从学理上洗刷了强加于印象派头上的“不实之词”。中国观众终于能够以平常心看待100年前的艺术流派了。

  《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24日 第八版)
印象派绘画在中国(组图)
蒙特戈依街道,巴黎,

  1878年6月30日节日(油画)

  克劳德·莫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