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州后生不识“咸水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4日10:11 广州日报大洋网

  本报讯(记者曾卫康通讯员海宣) 昨晚,获得“广东民族民间‘咸水歌’艺术之乡”的海珠区滨江街在海印文化广场举行滨江地区“咸水歌”大汇演。记者从该活动上获悉,目前,“咸水歌”仅有一名业余音乐人负责谱曲,“咸水歌”这一门民间艺术的前景令人担忧。

  仅少数人能唱“咸水歌”

  70多岁的何婆婆是至今仍然能够唱“咸水歌”的少数“传统”水上居民。她说,过去的“咸水歌”多以“妹又好”、“哥又好”、“姑妹”、“兄哥”为起子的对歌。还没有搬迁到陆上居住的时候,“咸水歌”在水上居民中广为流传,尤其是晚饭后,年轻的渔家都喜欢划着一只小艇到处找对手比试,很多的姻缘都是由对“咸水歌”而撮合而成。

  滨江街文化站谢站长介绍,“咸水歌”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晋时代,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

  今人不懂老“咸水歌”

  上世纪60年代,广州市人民政府拨出专款3500万元在滨江路一带修建了58幢楼房,使2600多户水上居民全部迁到陆上居住,水上居民自娱自乐的“咸水歌”也告别了小艇,成为传统节日时的特别节目。

  随着岁月的变迁,至今能唱传统“咸水歌”的水上人家似乎渐渐离我们远去,一些原水上居民的后代也说不懂此歌。谢站长说,“造成此现状的第一个原因是新一代水上居民上岸居住后,没有继承“咸水歌”;第二个原因是过去水上居民的社会地位低下,其他人不愿意唱“咸水歌”;第三个原因是过去水上居民大多不认识字,较难形成曲谱文字等;第四个原因是有的老‘咸水歌’虽然是用广州方言演唱,可是连老广州人也都听不懂,别的人就更加难以听懂了。”

  在青少年当中推广“咸水歌”

  为了不使“咸水歌”这传统的岭南文化流失,滨江街多次举办“咸水歌”推广座谈研讨会,并先后成立街“咸水歌”演唱队、老人“咸水歌”演唱队和青少年“咸水歌”演唱队,定期举办“咸水歌”培训班,开展“咸水歌”欣赏会、“咸水歌”比赛等。谢站长介绍,目前全街道各类“咸水歌”队伍大约有300多人。去年,青少年“咸水歌”演唱队表演的小组唱《滨江好》、《大搬家》还在广州市文化站第二届文艺汇演中获得二等奖。

  只有一名业余音乐人谱曲

  业余音乐人刘学东是目前唯一帮街道撰写“咸水歌”的艺术人,他已经谱出《滨江好》、《大搬家》、《富而思进斗志昂》、《珠江河畔景色好》等7首新“咸水歌”。谢站长说,“咸水歌”歌词目前已经创作了100多首,但是,就只有刘老师在谱曲,进度是可想而知的。刘学东也说:“现在找人切磋‘咸水歌’谱曲都非常难,真的希望多些音乐人参加‘咸水歌’的创作,将这个传统的岭南文化保留下来,发扬光大。”

  小资料

  “咸水歌”是广东渔民操广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渔歌,又称“白话渔歌”,主要流传于珠三角地区。这些地区由于长期同大海打交道,因而又称“咸水歌”,有独唱、对唱等形式。(来源:广州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