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当局忙于选举置“三大土石流”于不顾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10:45 人民网 |
沈阳市教育局日前对全市中小学生的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得出了一个有些让人惊讶的结论——景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几乎是崇拜父母人数的两倍(见10月24日《时代商报》)。 黑老大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为什么会如此有魅力?在我看来,黑老大能量惊人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沈阳土生土长的黑老大刘涌,不仅“在位”时享尽荣华富贵,没有摆不平的事,坐了牢还能劳专家学者的大驾出面“论证”,如果不是全国人民盯得紧,也就死里逃生了。不过孩子们究竟涉世未深,生活环境相对单纯,功利的考虑可能还不是最重要的,文化的影响才应该是最重要的。 中国千百年来就是一个漠视商业功利,重视政治权威的国度。主流文化要么是对儒学的义利之辨作出诠译,要么是对正统意识形态予以附会。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而至,以利为上、漠视权威的大众文化也在社会中全面生长和扩散开来,并表现出一股巨大的解构力和吞噬力。传统的价值观迅速地被边缘化,大众文化实际上成了主宰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主流文化。 但这里存在的一个悖论是:大众文化虽然事实上成了主宰青少年的主流文化,但却不被社会的主文化(即主导文化)所接受。美国社会学家科恩认为:如果一个人长期生活的亚文化系统被主文化所拒斥,那么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他反而更容易接受亚文化的价值体系。“酷”时尚成为青少年最流行的生活方式就是一个证明。 酷,英文Cool,起源于美国,原意为“冷”,后被引申为“无热情、不激动”。主要表现为对人、对某种信仰以及对主流文化的冷漠,特别是对传统价值蔑视的心态和神态。在青少年看来,“酷”是一种挑战,一种勇气,一种能力,一种卓然独立、与众不同的特性。以这个标准来衡量,黑老大,至少是影视作品中的黑老大,恰恰是“酷”的典范。只要他们一出现,就伴随着恐怖、惊悸、杀戮、流血……让平庸的小市民胆战心惊,谈虎色变。香港电影《英雄本色》里小马哥一袭黑色风衣,一句冷冷的“你可以侮辱我,但绝不可侮辱我的朋友”的形象,简直就是“酷毙”了,这对那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确实具有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问题的严峻之处在于,青少年对黑老大还不仅仅是景仰和崇拜,而且已经开始了模仿。一项调查显示“犯罪低龄化、手段暴力化、方式团伙化被视为当前城市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趋势”(见10月16日中国新闻网)。由于大众文化是和市场经济如影随形的,而且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用“隔离”的方式来消除大众文化的影响是完全不可能的,而如何给大众文化注入道德内涵,使其能够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如何“以亚制亚”,以一些与法律相一致、具有善化社会风气的亚文化来取代或制约一些有害于社会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亚文化,才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的。(来源:大河报作者:郭松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