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现代中国流行消费“传统”:复古的风潮一度兴起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10:53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

  呼唤传统是因为正在失去传统;一度掀起复古的风潮,是因为曾经仓皇失措于现代文明的风暴。

  现在,当我们不再复古甚至懒得怀旧,面对现代文明泰然自若、气定神闲的时候,传统被当作了一种消费品。

  传统——消费品?这种联系让人吃惊。

  传统,从前是以一种精神出现的,我们现在只收买她的气质;传统,从前是以一种生活方式出现的,我们现在只把她当作摆设;传统,从前记载了我们生而为人的根性以及民族的集体记忆,我们现在将她突兀地置放于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

  当传统的艺术面临濒危,传统的美德消失殆尽,传统的精气神需要人们徒劳的拯救时,哪怕传统的古宅家具——这一被称为“最后的传统符号”都成了稀有物种,需要重新复制和克隆。而这种复制和克隆,也仅仅是为了把她消费

  徽宅进京

  新的消费动机的需要,使一座200年前的徽宅来到了现在的北京城

  2004年10月中旬,北京城北,一间尚未装修完的餐馆。黑瓦白墙的窄门脸,样子很普通。推门而入,转过一道影壁,突然撞进一座恢弘的江南古宅里。

  宅子南北纵深约25米,宽13米,挑高8米,全水杉木结构,屋内两层,总面积600平米。四根直径50厘米的暗黄色主立柱,矗立在装修的尘雾中,顶上两个天井,让人想起电视剧《橘子红了》中的画面。

  餐馆主人张皓铭介绍,这座私家老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有200年历史,地道的徽州风格。这是第一座进京的徽宅。

  古宅今生

  2003年10月,正打算开餐馆的张皓铭听说,有人从安徽拆回来一套古宅,就放在北京近郊的库房里。他兴冲冲去看货,映入眼帘的却是地上的一大堆黑乎乎的烂木头,绵延五六十米。张皓铭的第一感觉是,只能当柴烧。

  由于没有任何复原图可供参考,当古董商发誓说这堆东西重新组装起来将是如何漂亮的时候,张完全不知所云。情急之中,古董商把几个立柱下的雕花石墩挑出来,在一旁按照原来的相对位置摆成一个阵,勾勒出宅子的大致面积和布局。想象着几个石墩子上空中楼阁的宏伟,张皓铭有了基本的信心。

  张皓铭说,虽然在北京还没有人这么做过,但仍有一些相类的概念可供借鉴。2001年苏州第一次把古建筑出租给个人开酒楼;上海的新天地广场,也是在原来石库门的基础上借景而设的;国际上的例子就更多了。

  古董商愿意和他签订“如恢复效果不理想可全额退款”的合约,这使他最终下决心购买。

  在整整一年的复原工程中,先后有五位设计师主持参与。

  第一位是名韩国设计师。竖起了几根主立柱后,因嫌工程进展缓慢撤走了。后来一位法国设计师路经此地,看到这几根柱子,就一稿又一稿地投来图纸,要主持设计。老宅给了设计师无穷的想象空间。法国人之后,北京、香港、深圳的三位设计师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但是无论哪一位,在尝试多种方案后,最终还是要回到这座建筑原先的样子。张皓铭说:“这就是200年前徽宅的力量。”

  一年来,经过各种实验和改造,逐渐解决了老宅北迁的一系列水土不服问题。现在,在现代外表的包容下,老宅若隐若现。

  餐馆尚未开张,但张皓铭毫不怀疑它的预期收益。有人当下表示要不惜代价买下它。张没有透露他们愿出多少钱,但他说,有原来的5倍。

  寻宅记

  与张皓铭可以预见的巨大收益相比,汪政清肯定是亏了。

  汪政清是卖给张皓铭房子的古董商,安徽人。从1993年开始,汪政清就在安徽、江西、浙江三省各处寻访古宅。

  在安徽,江北的安庆地区和江南的徽州地区,民风和建筑式样很不相同。生于江北的汪政清小时候也没见过真正的徽宅,这种江南大院,只听爸爸讲过一些。

  汪政清很早就给北京的古典家具店供货。1993年,刚刚有了自己门面的汪政清到徽州地区买花板,第一眼看到那些老房子的时候,他震惊了。更让他感慨万千的是,他发现在那个穷困的山乡里,竟有一座不小的书画院。从此,他开始为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老房子着迷。

  他花6年时间访遍了江南,哪有漂亮的老房子,都画在他心里的地图上;那些房屋的式样,闭上眼睛就在脑海浮现出来。

  汪政清曾多次与一些爱不释手的老房子失之交臂。在江西,他看中一个明朝中期的老宅,柱子比故宫的还粗。眼看要塌了,就地恢复需40万元,族人出不起这个钱。但卖又不成有1000多人牵扯利益分配,全是宗谱上房屋主人的后代。

  2003年7月,汪政清终于用原打算在城里给自家买房的钱,购买了移来北京的这套老宅。买的过程非常简单,房主五代单传,没有任何利益分配问题。

  拆房动锹那天,汪政清看到50多岁的主家一人坐在河边掉眼泪。二楼存压的祖宗牌位有七八十个,一边拆一边往下掉。拆下的每块木头都按位置编号,用十几米长的卡车拉了三车,运到北京。

  回京后,汪政清急于借张皓铭的力量恢复老宅,便以微小的利润卖了。

  由于房屋主家已经在过去的几年中陆续卖光了老宅中所有能拆下来的构件,汪政清买来的,实际上只是老宅的框架。在装修过程中,汪政清只得把自己以前从别处收来的雕栏、雀屉等精美木件配给这座老宅,加上设计经常修改,工期不断拉长,结果做到现在,他发现已是略亏。好在宅子复原后的漂亮程度,超出了汪政清自己的想象。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今年,他又收来了两套徽宅。这两套宅子他不打算卖,只是就地恢复起来作为样板间用。

  他想自己退休以后,能和家人在这样的宅院里安度晚年。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曹红蓓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